在市场情绪回落、年末保收益的背景下,多只基金发布规模预警。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迎来高光时刻的同时,业绩过山车的现象也频发,不少高收益基金在近期出现业绩返贫甚至倒亏的现象,显示出这一轮市场调整已对基金净值造成压力,投资者赎回份额锁收益的需求也快速提升,这也成为不少基金发布规模预警的直接因素。
基金年末赎回压力大
近期,多家公募旗下权益类基金发布预警,主要涉及基金资产规模可能触发合同终止。11月20日,上海一公募公告旗下一只偏股型基金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提示该基金若截至 2025 年 12 月 2 日,出现连续 5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情形,基金公司将依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财产清算程序。
北京一公募也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11月19日,旗下一只权益类基金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若该基金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合同将终止并进行基金财产清算,且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深圳某公募也公告,旗下一只偏股型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若出现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基金公司将履行基金财产清算。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出现基金合同终止风险的基金,清一色实现正收益,部分基金不仅年内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且基金产品成立以来的累计总收益也表现不俗。例如,北京某公募旗下的一只权益基金今年内收益率约为44%,而同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只有约25%,同期沪深300的收益率为16%,显示出该基金产品实现赚钱效应的同时,也大幅跑赢市场。
不过,上述产品虽然业绩表现优秀,但始终未能吸引资金申购,资产规模长期低于基金合同所要求的门槛。实际上,近期,不少业绩表现较佳的权益基金均有类似规模不足的现象,甚至包括已进入全市场业绩50强的产品,比如,华南一公募旗下的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超90%,其披露的资产规模却仅有不足5000万元。
“高收益基金”业绩频现过山车
业内人士认为,年末基金发布的规模预警,或与基金持有人年末保收益需求有关,不少高收益基金回撤后的年内收益已所剩不多。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随着投资者情绪降温,市场回调风险持续加大,保守稳健策略需求提升,与此同时,主动权益基金近一个月损失较多,不少产品在出现净值持续回撤后,年内所剩收益惨淡,凸显出投资者在仍有正收益的情况下,锁定在手业绩成为震荡行情中的投资关键。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深圳某公募旗下一只科技主题基金就坐上一回过山车,该基金凭借坚定布局人形的重仓策略,基金年内收益率最高接近50%,在其业绩高光时刻迎来大量资金申购,然而,随着年末行情市场转入防御阶段,主题投资开始逐步降温,该基金所持核心股票跌幅较大,该基金的年内收益率已不足10%。
上海某公募旗下一只偏股型基金的情况亦是如此,该基金在今年内的收益率高光时刻达35%,当时是在今年9月中旬,但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该基金持有人的年内账上收益已几乎全部消失。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只重仓德昌电机等股票的基金近期损失极为惨烈,11月7日至11月20日的10个交易日中,该基金的净值在其中9个交易日为负,截至今年11月20日的基金收益率为0。
部分投资者或预期到保收益的重要性,在上述产品年内收益率逐步放大的过程中,两位持有大量份额的个人投资者赎回该基金合计2200万份,成功锁定在手业绩,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的总规模已不足1800万元。
公募布局低位板块应对回撤
虽然基金持有人当前情绪偏谨慎,但多个基金公司判断泛科技赛道中的低位板块仍有机会。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指出,近期行情及资金轮动情况较快,从行业拥挤度及情绪指标观察,TMT内部来看,算力情绪分位数降至60%~70%,游戏分位数降至10%分位,软件降至近一年情绪低位。创新药近期情绪分位也在上升。因此,对于热门板块方面,建议不宜追高,可在低位关注有产业趋势的板块,尤其是关注优质标的补涨机会。
摩根士丹利基金相关人士判断,11月处于宏观信息空窗期,而基本面季节性回落压力仍在,过去5周显示高频预测估算四季度GDP回落至4.5%—4.7%,仍处于可以保住全年5.0%的合意区间,预期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成绩单仍可以抵抗Q4下滑,政策在今年无需大力托举,当前市场总体缺少新故事催化,或以震荡代替调整,股票大涨大跌风险均不大。
上海一位科技主题基金经理认为,当前,AI算力景气度不变,且云厂商第一年融资大概率会被满足,光模块目前看还是优质资产,当前是指数Beta影响估值水平;变量在于以机器人和Robotaxi为代表的AI应用还在迭代,爆品节点还需等待,明年或许是转折点式的一年。中长期而言,泛科技板块仍然是市场当之无愧的主线。
上述人士也强调,高位板块依托泛算力板块强劲的基本面,光模块、存储和新能源仍存局部行情亮点,但考虑到市场整体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资金向少数龙头标的集中,在此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高位板块的波动可能加剧,需警惕短期调整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