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年薪百万裸辞?警惕“大厂离职”成引流新赛道

亿通速配 万生配资 2025-11-16 1 0

“25岁,勇敢从大厂离职”“年薪百万,我却从互联网大厂离职”“从大厂裸辞,如今过得怎么样”……据新华社报道,“大厂离职”类帖子在网络平台层出不穷。一些博主虚构大厂前员工、高管身份,通过“蹭大厂流量”提供名不副实的服务,以求实现引流卖课等商业牟利。

离职本是个人职业选择,要不要对外宣布,全凭个人意愿。如果工作履历真实,愿意在网上交流经验,对用户求职就业也许会有所裨益。然而,虚构大厂身份和工作经历,引流卖课牟利,就不是私人层面的事了。据报道,有的博主连试用期都未通过,却以大厂高管名义在网络注册账号引流,对外开展高价培训。有的博主自称参与过公司重大决策、知晓大厂“内幕”,实则只是普通员工。更有甚者,公然造假指使公司员工发布“大厂离职”笔记,将用户引流至微信,再推销高达数千元的课程。看似与你交流,实则要你交钱;看似离职告别,实则刚刚“出道”。种种行径,显然是把“大厂”当作引流割韭菜的新赛道。

在视频平台售卖编程课的“离职博主”,采用雷同的照片、排版和话术。图据中国青年报

按理说,不少“大厂离职”帖都会“自报家门”、晒人晒证,相关方面甄别信息并不太难,可为何造假帖子畅通无阻?背后有用户职场焦虑、追逐大厂光环的需求,有平台在流量驱动之下审核“打盹儿”因素,更因为黑灰产业已经形成“严丝合缝”的链条。据报道,只要凭借从网络下载或伪造的图片,就可轻松虚构身份、复刻账号和离职帖;花费500元就可利用专门模板“代办”大厂离职证明,与实际盖章的效果一样。打信息差、张嘴就编的“大厂离职”已让人难辨真假,苦心钻营的造假闭环更让网友防不胜防。一旦用户和企业发现离职博主是冒牌货,又面临调查取证烦琐、博主换号换平台规避监管等困难。造假成本低、留有后手多、维权门槛高,一些“大厂离职”博主因而肆无忌惮。

假人设早晚立不住,靠造假捞金不可能长久。引流卖课牟利的“大厂离职”帖,击穿诚信底线,也触及法律法规红线。据报道,在长沙市开福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月入4万,大厂离职”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公司构成虚假宣传行为,判决被告公司在媒体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并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000元。监管部门加大打击治理力度,司法机关公正裁决,既是对造假者的有力惩治,也维护了用户、被侵权公司等的多方权益。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应升级管理和技术,建立虚假身份识别模型,对“离职”职业身份信息进行更精准核验。

“大厂离职”绝不是自媒体起号的素材,更不是引流卖课牟利的道具。下架虚假“大厂离职”帖固然必要,更重要的是堵住借此生财的渠道,让别有用心者再没有“离职帖”可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