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信超导IPO:研发投入“踩线达标” “关系户”收入占比近5成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21 4 0
  

  10月21日,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健信超导)迎来科创板IPO审核的关键上会时刻。

  报告期内,健信超导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的73.75%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3.43%,2024年这一数值已接近80%。这样的客户集中度在IPO企业中实属罕见。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大客户多数与健信超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股权关系。2024年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与公司合资成立苏州柏尔特,分别持有49%和51%股份;第三大客户GE医疗通过子公司持有公司3.10%的股权。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近一半销售收入来自这些“关系户”,总计金额达5.66亿元,占报告期总销售金额的45.83%。这种深度绑定的客户关系引发了交易公允性、真实性的质疑。

  健信超导的盈利能力同样令人担忧。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和24.94%,虽稳步提升,但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46.27%、45.59%和45.17%)。

  这一差距超过20个百分点,意味着健信超导的毛利率尚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低毛利率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空间。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85.23万元、4473.80万元和5026.76万元。



  作为科创板申报企业,健信超导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和6.50%,不足同行均值的40%。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在14.44%至18.36%之间,差距显著。健信超导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7239.64万元,占同期累计营收比例为5.86%,仅比科创板5%的基准线高出0.86个百分点。

  在研发投入绝对规模上,公司7239.64万元的累计投入与8000万元的另一项科创板标准也有差距,可谓“踩线”达标。这与科创板强调的“硬科技”属性形成鲜明对比。

  2022年至2024年,健信超导连续3年实施现金分红,总额约6000万元。尤其是在2024年营收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背景下,公司仍执意分红1999.96万元。

  令人质疑的是,在大手笔分红的同时,公司IPO募资计划中却包含了9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种“前脚分红,后脚募资”的操作引发市场强烈质疑。

  在交易所两轮问询均重点关注这一问题后,健信超导才在二轮问询回复中取消了9000万元的补流项目,将募资总额从8.65亿元下调至7.75亿元。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