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缺钙”而已?专家:骨质疏松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达20%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0-20 3 0

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50岁以上女性占比32.1%;65岁以上占比32%,其中女性为51.6%;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需要管理的低骨量人群更为庞大,女性尤为严重。

“人体的骨量会在30-35岁达到高峰,称为骨峰值,40岁之后逐渐下降,女性45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骨量流失往往很快,这是因为女性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而骨量流失快,也导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大大提高。”当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科主任盛辉介绍,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

“骨质疏松症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和低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三大特点。骨质疏松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达20%。”盛辉进一步透露,根据此前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仅为7.4%,诊断率仅为6.4%,治疗率只有30%,“很多人仅仅只是把骨质疏松症理解为‘缺钙’而已,从而忽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盛辉指出,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如果没有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极大升高,如发生骨折后,没有干预,术后1年内再次骨折风险增加2.7倍。其中,女性再次骨折风险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发生脆性骨折的朋友,一定要在术后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的干预和治疗。

如何做好预防骨质疏松?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相关建议:一是保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围度等指标,根据身体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适宜体重;二是均衡营养;三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可选择“有氧+力量+平衡”相结合的多种运动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四是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含糖碳酸饮料等;五是高危人群早筛查早防治,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