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板块,“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月18日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办。本次展览汇聚约 800 件 / 套广东美术精品力作,以七个主题板块与三个特别专题交织叙事,呈现立体的广东美术发展史图鉴,其中包括黎雄才11米长的巨作《迎客松》、关山月代表作之一《绿色长城》等。
10月16日下午,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展厅,广东美术馆馆长、“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总策展人王绍强进行导览,为观众提前解读展览亮点。从一幅幅名家力作里回顾广东美术百年的经典记忆。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可谓迄今为止关于广东美术最大规模的一次美术展览,观众可以通过这一个展览,遍览“广东美术发展史”图鉴。导览现场,总策展人王绍强特意强调,上海的观众起码要空出完整的半天一天,才能粗略参观完这一展览。“此次展览的亮点还包括数字与科技的结合、深度的文献的挖掘以及在展厅里可以感受到非遗的生活。”
展览现场
本次大展将汇聚约800件/套广东美术精品力作,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七大主题板块与三个特别专题交织叙事,并辅以丰富详实的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构建起多维观展体验,全面呈现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革新历程与辉煌成就。展出的名家名作包括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李铁夫、黎雄才、关山月以及现当代广东美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陈树人 长城暮鸦 1929年 中国画 119cm50.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
七大主题板块分别是“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开放变革——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和“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以经典作品为载体,从不同维度延伸展览内涵,既展现岭南美术名家的独特魅力,更以当代视角诠释广东美术的传承与创新,首次向上海观众呈现一部立体的广东美术发展史图鉴。
李铁夫 盘中鱼 1941年 油画 82cm97cm 广东美术馆藏
三个特别主题中,“岭南艺术家个案研究”由“山月常明--关山月个案研究”和“松风三境--黎雄才个案研究”两个板块组成,呈现两位岭南名家的作品魅力与表达。
“从广州出发:广州三年展文献展”是一个涵盖当代艺术、影像与设计的综合性展览系列,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逐年轮动推出,通过藏品与档案梳理三年展的发展脉络,呈现其作为南方当代艺术平台的前沿视野与文化担当。
岭南画派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革新理念,在中国画坛掀起波澜。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曾追随孙中山革命,后以画笔为刃,将日本画的写实、西方水彩的明丽融入水墨,创作了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高剑父中国画《东战场的烈焰》,该作原题《淞沪浩劫》,描绘了1932 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遭到日军炮火轰炸的上海闸北的“写真画”。“高剑父这件作品的构图方式和视觉张力,以具有遥深感的视觉元素,赋予图像以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想象力。”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 1932年 中国画 166cm92cm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
高奇峰《松猿图》,画面中一猿猴吊挂松枝,刻画精微,形神逼真。“这件画作既有西方透视技法的特点,也可见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功底,堪称高氏绘画精品与代表佳作。”
高奇峰 松猿图 1917年 中国画 134.5cm65cm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43米层大厅,画家黎雄才创作于1975年的11米巨制《迎客松》首次亮相上海。由于作品尺幅过于巨大,观众在现场可以看到它并不是一幅画作,而是由一屏一屏画幅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
黎雄才一生写生画有一万多幅,其中2000多幅是松树。《迎客松》则是他最大的一张画,长约11米。画面远景为峻秀群峰,飘渺的云雾萦绕其间;近景迎客松遒劲恣肆,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
《迎客松》黎雄才 1975年 中国画
这张画还记载着一段历史。作品创作于1975年,当时正处改革开放前夕,广东号召艺术家们为大型场所、重大场合创作相应作品,这幅画便是其中之一。“1975年,很多艺术家的画室都是很小的,很多是在客厅里画画,这件作品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它是在宾馆里创作的,说明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开始融入社会,开始公共艺术的早期探索。”王绍强说。
《绿色长城》关山月 1974年 232x396cm 纸本设色 广东美术馆藏
《绿色长城》是艺术家关山月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4年,画幅展现宏阔的南海防卫的场面。当时艺术家为了创作《绿色长城》,去到粤西茂名、电白写生防风林。这样的创作,实际上也突出了写生的意义,体现了艺术家对新内容、新技法的探索。“关老为这幅作品,前后一共画了三四张,一张一张不断地打磨,每一张都是完整的。”
据王绍强介绍,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为已经持续运营8年的展览品牌,此番落地上海展出,无论从作品规模、数量或丰富性上,都较之前做出较大的提升和完善,新增了“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板块、“从广州出发——广州三年展文献展”特别项目,新增多幅聚焦时代议题的主题性创作新作大作,新增光影美术馆、动态投影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等四大内容。
关良 三打白骨精 1978年 中国画 179cm96cm 广东美术馆藏
林风眠 青衣仕女 20世纪60年 中国画 66cm69cm 上海美术馆藏
此次展览落地上海既是对两地艺术交融历史的系统梳理,展现了广东美术百年革新的脉络轨迹,也为当下两地艺术界搭建了对话平台。
“这次展览特别强调粤沪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现双城对话理念,选取一系列关键人物与历史事件作为叙事支点:以高剑父、高奇峰等1912年在沪创办《真相画报》、设立审美书馆为起点,凸显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沪上渊源;纳入林风眠沪上求学经历、关良执教上海美专的实践,以及赵兽等与决澜社的呼应,串联两地现代艺术探索。”王绍强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