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提视造境Promptoscape: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一次关于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机器合作共生、角力博弈的创作实践展示,也是一场面向公众与未来的艺术生成实验。本次展览由姚大钧和马楠联合策展,汇集了来自全球十个国家和地区的AI艺术家、媒体研究者与新兴创作者的多种形式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开幕恰逢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举办,本展览作为大会官方的特别推荐艺术展,也成为WAIC全球嘉宾文化之旅中的重要一站。
2025年7月25日,《提视造境Promptoscape: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展览现场,两位观众正在与德国艺术家 Boris Eldagsen 的作品《虚假回忆》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2025年7月25日,《提视造境Promptoscape: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展览现场,中国艺术家陈子健正在介绍他的机械装置作品《美丽身体》。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2025年7月25日,《提视造境Promptoscape: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展览现场,一位观众正在观展。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曾因是AI生成而拒绝领取2023年索尼世界摄影奖创意类别优胜奖的图像作品《虚假回忆》亮相展览,该作品的作者为德国艺术家鲍里斯埃尔德格森(Boris Eldagsen)。美国艺术家姚大钧让人工智能学习中国先秦时期的文本数据,创造出一系列史上不存在的哲学家的文本残篇,并将这些文本以说唱和情歌等音乐方式传递表现。日本艺术家藤堂高行“训练”的一条机器狗展现出狂躁的表现。“我的概念是让机器人变得像真的动物或人。它的重点不在于动作或外观,而在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会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他人或其他动物身上,那是否会像同情动物一样同情机器人?”藤堂高行向记者介绍道,他的创作向机器人的伦理提问。“我们的情感会变得更加敏感或更不敏感,我们正处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藤堂高行说。这场名为《拴狗的动能》的机器人表演作品也仅会在展览开幕后的前五天表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