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A股2026年行情 三大投资主线获券商青睐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11-13 2 0
 

 

  距离A股2025年行情收官仅剩不到2个月时间。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在经历上半年宽幅震荡后,A股主要股指在三季度持续冲高,四季度以来呈现高位震荡态势,近期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关口展开拉锯战。

  日前越来越多的券商机构发布A股2026年年度策略,对明年行情大势进行研判,A股明年能否延续当前涨势、向上突破需要哪些动能以及市场风格、配置主线会发生哪些变化,备受关注。

  综合多家券商的研判内容看,其整体上看好A股上涨行情在2026年延续,基本面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高景气度和临近业绩改善拐点的行业也有望增多;2026年A股市场风格或迎来再均衡,成长与价值风格均有机遇;就2026年值得把握的主线而言,科技成长、出海、周期反转是券商较为一致看好的方向,此外政策周期、地产周期、资本市场改革等多条投资线索也值得重视。

  ● 本报记者 胡雨

  盈利修复驱动上涨行情延续

  本轮A股上涨行情始于2024年9月24日,彼时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A股迎来强烈的政策“东风”,从而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震荡上行行情。展望2026年,相较于政策对行情延续发挥的作用,当前券商更加在意基本面表现对A股后市行情的支撑,认为未来更需要关注基本面预期的兑现。

  尽管从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面表现看,A股整体盈利增速继续磨底,但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何康认为,投资者对企业盈利修复预期在增强,其对分子端(盈利)2026年表现仍然乐观:“信用周期、发电量及企业订单等前瞻数据指引第四季度国内新一轮库存周期有望启动,‘反内卷’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有望在2026年年中前初见成效,上市公司利润率有望实现修复。”

  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2026年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2026年A股基本面重要性继续提升,预计2026年全A盈利增速可能在4.7%附近,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有望提升至8.2%左右;结构上,高景气度和临近业绩改善拐点的行业有望增多。

  对于2026年A股盈利结构层面可能出现的亮点,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认为,前期高预期的AI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等,其业绩或许会持续验证,而经历了一轮业绩波动周期的部分先进制造相关板块业绩或也将逐步触底反弹。同时,还可以关注“反内卷”带来的细分领域潜在价格修复带来的盈利弹性。

  从指数潜在上涨空间看,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判断,目前A股股指不会有大幅调整,2026年市场高度有望超出预期,这背后有三大:一是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二是资本市场改革,以新“国九条”为起点的基础制度改革有力提振中国市场的可投资性,引入中长期资本和构建稳市机制将极大改变中国市场应对风险和波动的能力;三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确定性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涌现带动资本开支扩张,中国制造业进入全球化发展周期,经济预期和资产回报率有望触底回升。

  市场风格有望迎来再均衡

  随着近期A股进入高位震荡状态,市场风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前期强势领涨的科技成长板块出现回调,红利资产重拾涨势。展望2026年A股市场整体风格变化,券商人士认为其有望迎来科技与价值风格的再均衡。

  李求索判断,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及创新产业趋势等仍然相对利好成长风格,但成长领域经历一年多上涨后,估值也有较大提升;2026年A股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背后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过去三年的去产能周期叠加“反内卷”等政策推进,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有望接近供需平衡,不过高股息风格或仍多为结构性、阶段性机会。

  何康同样认为,2026年A股市场风格将迎来再均衡而非切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启动有赖于应用突破或模型迭代,但当前能见度都较低;二是2026年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政策从制定到落地需要时间,市场预期也需要足够时间去酝酿;三是从盈利预测来看,2026年成长板块和价值板块的盈利剪刀差仍在走阔,尚未到反转的时间点。”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也认为2026年A股风格将相对更均衡,其中科技风格受益于相对盈利优势、全球半导体周期共振上行等因素,将成为贯穿本轮行情的最强主线,中长期相对占优;顺周期风格的机会在于PPI;红利风格2026年的表现预计会优于今年,但不会出现2022年至2023年期间极致占优的情形。

  三大主线成配置共识

  在当前A股主要股指高位震荡之际,市场也缺乏较为明确且强势的投资主线,行业板块持续轮动。面对着A股市场风格或进一步均衡的2026年,投资者该如何布局?又有哪些行业板块或投资热点值得关注?

  李求索建议关注景气成长、外需突围及周期反转三条主线:“AI技术领域经历3年的高速发展,2026年有望逐步进入产业应用兑现阶段,算力、光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层面仍有机会,但可能更偏国产方向;应用端关注、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和软件应用等,此外创新药、储能、固态电池等方向也在步入景气周期。出海仍然是当前确定性的增长机会,结合出海趋势等因素,建议关注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商用客车、电网设备和游戏板块,以及有色金属等全球定价资源品。对于周期反转主线,建议关注供需临近改善拐点或政策支持领域,如化工、养殖业、新能源等。”

  方奕同样看好科技成长、制造业出海与全球扩张以及周期方向的投资机遇,看好的细分品种包括港股互联网、机器人、芯片、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与零部件、创新药、有色金属、化工等。此外,金融股投资价值也继续获得看好,消费板块的机会重点在服务和即时消费,投资更注重个性化。

  何康还建议投资者在2026年关注政策周期、地产周期、资本市场改革等多条投资线索:“2026年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产业主题关注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方向;2025年9月以来房价降幅已有收窄,随着去库存持续推进,地产周期止跌回稳的能见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地产链板块风险消化或已较为充分,优质企业有望受益于业绩预期改善及龙头进阶的双重逻辑;拥有丰富未上市资产的地方政府及央国企集团正积极通过现有上市平台进行资产注入以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可重点关注当前估值存在破净压力并有一定市值管理需求的国企,以及内部存在丰富的未上市资产的企业集团。”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