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华文文学奖”颁出,陈冲、毕飞宇、赵园获奖

亿通速配 万生配资 2025-11-12 5 0

11月12日下午,第四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赵园《灯火》、陈冲《猫鱼》、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共同获得该奖项。

“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由旅居旧金山的华人作家王默人先生和夫人周安仪捐资设立,用于奖励全球范围内用华语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旨在鼓励全球华人创作优秀华文文学作品,促进华文文学的繁荣与进步。奖项已经于2018年、2021年、2023年举行三届。本届评奖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承办。

获奖的三部作品中,《灯火》是文史学者、散文家赵园的随笔集。授奖词评价,《赵园》是用随笔形式完成的寻根之作,“学术研究与随笔写作的深刻关联,萧条异代的历史反思与个人遭际的深度融合,理性与情趣的深切会通,赋予赵园随笔独异的美学风骨,令人感怀。在当今的华文世界,赵园怅望苍茫世事、反抗遗忘式的写作显得尤为可贵。”

赵园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到场,出版社代表赵园领奖并播放赵园获奖感言视频,赵园表示,虽然自己的散文写作少于学术写作,但其中灌注了真挚的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人性,同样值得珍视。

《猫鱼》是本次获奖作品中最引发关注的,这部散文集是演员陈冲写作的第一部自传体散文,写作这部作品时,陈冲的母亲罹患癌症,她在写作中不断从记忆中打捞出母亲的形象碎片。

评委们关于这部作品谈道:“陈冲的《猫鱼》,以电影镜头般的书写方式,回溯个人与家族的历史,记忆与想象相互生发,爱的追寻与自我的探索相向而行,时代的光和影在陈冲的细语中清晰如昨,痛惜与欢欣密布其间,具有独特的文学性。《猫鱼》有力地证明,作为电影艺术家的陈冲,其才华不仅表现在电影空间,也在华文文学创作领域有着醒目的呈现。”

陈冲在颁奖典礼中表示,《猫鱼》的写作让她感受到作为初学者的兴奋和激情,她希望自己永远保有初学者心态。《猫鱼》诞生于2021年母亲生病期间,现场她特意分享了自己于颁奖日早晨翻译的聂鲁达的散文诗《词》,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文学的敬意。

作家毕飞宇的获奖作品《欢迎来到人间》探讨的是国民精神空间在新时代开拓的可能性,获奖词中写道:“毕飞宇倾力塑造的主人公傅睿大夫,在众人颂扬和现实羁绊中苏醒,又在苏醒中渐入迷狂,由此构成与中国新文学开端之作《狂人日记》的深度对话。”

毕飞宇表示,学院奖和知识分子紧密相连,他希望自己通过写作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也认为写作者都应当承担知识分子的责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致辞中提到,面对当下时代的技术巨变,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什么是作为人的根基而存在的“语言”。他期待当代写作者在探索、创造中让汉语文学绽放光芒,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作出贡献。

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王德威谈到,文学能够跨越纷扰,衔接起不同地区的情感面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