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擘画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落下帷幕。全会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启程南下,深入海南、广东两省。
一路行,一路思。改革开放,海南、广东披荆斩棘的探索实践,也正是总书记此行思考最多、讲得最多的主题。
“党中央决定,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谋大势,定方略。封关在即,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海南。
广东的发展,也和12月18日割舍不断。1978年的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改革开放号角吹响,印刻下国家命运的历史转折。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挺立潮头。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广东定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勉励这里“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11月6日在海南三亚,7日和8日到广东梅州、广州两地。密集的考察行程结束后,9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出席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
是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经济、科技、文化深度的融汇与激荡。粤港澳大湾区活力奔涌,生动映照了蕴含改革开放特质的区域重大战略是如何重塑这方沃土的。
锚定目标,再接续;校准航线,再出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标注了历史新坐标。此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他十分关心各地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叮嘱作为经济大省和发达地区的广东“要有高站位、大格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瞰一域而胸怀全局,谋一时而思接千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中国,在历史的演进中积蓄着复兴的力量。
海南篇:“门户”映照的战略定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一步步走到了这里”
6日,三亚。一场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主题的工作汇报会在这里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开宗明义: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门户”的嘱托,着眼海南的历史和现实,放眼世界的发展与变革。
这里,有地理上的优势。海南地处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要道,是进入中国大市场的桥头堡。
这里,有历史脉络的积淀。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将目光投向这里。1988年,海南成为我国唯一省级建制的经济特区。
这里,也承载着实践探索的希冀。一批批开拓者把梦想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他们盼着在海南这块宝地,耕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盎然的春天。
今天,改革开放风头正劲,持续向纵深推进。时与势,将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历史性任务交给了海南。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待: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一步步走到了这里。”“目前距离封关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各有关方面要精心准备,确保平稳有序。”
何谓封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回首历程。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构想。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封关”,正是方案中的一项关键制度设计。
从顺利开局到夯基垒土、成形起势;从“逐步探索”到“加快探索”,再到“加快推进”,时间一天天来到了今天。
今天的世界局势,一边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一边是多边主义和敞开大门搞建设。中国的态度很鲜明,行动很坚决。
汇报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梳理了一组数字:
2020年到2024年,海南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31.3%、32.3%;
5年实际使用外资151.5亿美元,超过建省后前32年总和。
破难题、闯难关,路越走越坚定。“封关后,海南具备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开放的基础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更加积极主动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并进一步划出工作重点: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放眼全球,自由贸易港尚无一定之规,为何这里定义为“中国特色”?
“在这么大范围实施封关运作,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经验。”思想的指引,在披荆斩棘、没有前路可循的旷野,如灯塔、似星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不能邯郸学步,不可任意妄为,不可起浮躁之心。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行遍烟峦,历尽风波。也曾遇挫折,也曾走弯路,但就如那浩荡的江水,劈山开岭,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及海南定位:“过去争论很多啊,有人主张上个大的石化基地,上个钢铁项目,搞个先进制造业基地。经过30年持续摸索,决定就抓这几样……”抓的“这几样”,最终形成了党中央赋予海南的“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海南交出了一份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7.2%,较2020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这次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背后的深刻考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主要目的是促进海南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登高望远,掌局察微。
“脚要踩在大地上。我们干任何事情都有内在规律。要科学有序安排开放节奏和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力求‘放得活’又‘管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注重底线思维,告诫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秉承数千年革故鼎新的气韵,积淀了数十年变革求新的风范,今天的海南将站上历史新起点,需只争朝夕的闯劲,需久久为功的韧劲。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做好长期奋斗准备。”总书记目光深远。
广东篇:“牵挂”饱含的人民情怀
“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有不平衡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牵挂”
7日,列车从广州出发,一路向东。山势起,绿意浓。
火车、汽车,辗转三个多小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为什么要来这里看一看?”在和乡亲们交流时,总书记讲述缘由:“这是一片红色土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有不平衡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牵挂。”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的几点里,有一条事关“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雁洋镇虎形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的故乡。白墙灰瓦的故居,留下了“也曾拔剑角群雄”的少年壮志;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珍藏着“笃信马列依真理”的孜孜求索。
拾级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纪念馆。
敬献花篮,鞠躬缅怀。影壁上,苍劲的“矢志共产宏图业”,凝萃了这位历经战火硝烟的革命家的信仰底色。
馆内,总书记放慢了脚步。
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记录下一位革命家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端详,细致询问,他感慨:“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
共和国是红色的。时间奔涌,精神传承、信念赓续,历经岁月洗涤从未改变。总书记对大家说:“要结合党史宣传教育,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叶剑英故居,一副楹联分外醒目:“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端详、凝思。岁月如碑,铭刻民族复兴的煌煌奋斗与光荣。
一百多年前,建党之初,为人民谋幸福就写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史册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朴素却深刻的道理,总书记用脚步一次次去丈量。
这次来梅州,他专程去看了雁洋镇的一个村。
南福村,曾经的“老少边穷”,而今家家户户捧上了“金疙瘩”。这里,有五千多亩的南福金柚种植基地。
立冬时节,正是柚子成熟期。金灿灿的柚子压弯了枝头。总书记沿着果林小道边走边看,观长势、话树龄、问收成。林子深处,他遇到一群果农。
“丰收了!”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
果农们兴奋地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他们的喜悦。
“采摘柚子有什么讲究吗?”总书记问。
“我们是‘一果两剪’。”果农黄开志边讲边演示,“这样在运输时不会磕碰,方便储藏。”
这些年,市县镇都会选派农技人员到果园来,从精准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从科学采果到修剪清园,为金柚产业发展护航。
丰沃柚园,山连着山。采得好果子,能不能卖得好价钱?黄开志家有12亩地,说起销路来喜笑颜开:“不愁卖,价格好得很。”
一旁的果农李永生,既种柚子也卖柚子,还创办了柚子品牌。他告诉总书记:“线上线下都有销售渠道,跟供销社、国企也有合作。感谢党的好政策,日子有奔头。现在我们是住‘柚子房’、开‘柚子车’!”
过去把柚子运出山要肩挑背扛,现在用上了无人机,有了山地运输车。不远处,车轨沿着山形起伏,宛若游龙。总书记看了这一幕深感欣慰:“很好!硕果累累,果业不断发展壮大,销路更广,价格更好,生活更红火。”
同村民道别时,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党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老区的政策扶持,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奋发图强。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全省不到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边是珠三角的“挑大梁”,一边是粤东西北12个市的奋起直追,后者经济总量合计不到全省两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时精准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践行嘱托,深入调研。广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县域崛起、乡镇焕新到乡村富民,城乡发展格局正在重塑。
“前些年,我去了清远、湛江,这次来梅州,广东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展需要加快速度的地区就都走到了。我一直要求推动全省的协调发展,很关心这些还需要走得再快一点的地方。”总书记亲切地对乡亲们说。
次日,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这次到梅州:“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补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个短板。你们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让乡镇面貌有了新的变化,要持续抓下去。”
说到这里,总书记提醒道:“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搞成闭门造车式的小城镇,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
汇报会上,省委负责同志介绍,全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1%,低于全国,但好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你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稳居首位。块头这么大,这样的增速下也是很大一块增量了,广东要和自己比。要注重研究解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篇:“联通”昭示的无限机遇
“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区域重大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板块。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一场体育盛会,将今日大湾区的万千气象,生动展现在世界面前。
9日,习近平总书记日程密集。
当天下午,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接着,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终身名誉主席巴赫。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在大湾区拉开帷幕的体育盛会,成为“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当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灯璀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这里开幕。
我国全运会历史上,还未曾有过一届由多地共同主办。这一次,花开大湾区。
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步入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如潮水般的掌声、欢呼声,持久地激荡回响。
现场,《歌唱祖国》、《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这是属于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运动员入场,当粤港澳3个代表团作为东道主共同入场,场内沸腾了。主席台上,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挥手致意。
媒体评析,三地共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但换个视角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战略的自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全面开展务实合作,大湾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前一天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对大湾区建设给予肯定。
回首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那是一场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路上的勇毅探索、国家战略牵引下的静水流深。
从两个场景可窥斑见豹。
一个,是在汇报会上。广东省委负责同志讲到了港珠澳大桥的熙来攘往:“前三季度大桥日均车流量1.4万车次,同比增长19.4%。”
忆当年,最开始是内地人到沙头角去买东西。而今,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内地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双向流动,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红火的。”
另一个场景,是在汇报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锚定科技前沿、面向未来发展、立足产业应用……“湾区造”成果丰硕。总书记看得细致。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对于饱经风霜的中国来说,创新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战略选择、生死抉择。“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京津冀,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成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这个路子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你们和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应用场景丰富。在加快自主创新过程中,也要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投入应用,营造好环境。”
治国之要,持经达变。
“大湾区建设,广东是主力军,是火车头。”这次汇报会上,总书记从区域发展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广东的新方位。他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来说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将视线拉回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演出的3个篇章,饱含了人们共同的期盼:“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
“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
“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
歌声诉说着大湾区8000多万人的共同心声。现场,很多人跟着节拍轻声哼唱,憧憬这片沃土的美好未来。
“通过举办这场盛会,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拉紧精神纽带,促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思之深、谋之远。
十五运会的主火炬这一晚熊熊点燃。火炬传递11月2日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启动,在香港、澳门、广州同步起跑,大湾区城市群以火炬为纽带,在珠江口画出一个“同心圆”。
相聚大湾区,故事还在延续。
时间大踏步向前。改革开放40多年倏忽而逝,这一路走得多么艰辛、不易,走得多么慷慨、坚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历经沧桑、矢志复兴的中国,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