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今日开幕,全球加速行动迎关键检验

亿通速配 万生优配 2025-11-10 4 0

COP30联合国气候峰会会场。视觉中国 图

当地时间11月10日,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门户城市巴西贝伦,迎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此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近20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商界领袖及民间团体齐聚一堂,在生物多样性的瑰宝之地,共同为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未来行动定调。

今年正值《巴黎协定》签订十周年,本次大会被赋予承前启后的关键意义,它既是检验去年COP29成果的“第一次大考”,也是确保全球在2030年前将温升控制在1.5℃目标轨道上的核心节点。

《巴黎协定》迎十年盘点

2015年,在COP21上诞生的《巴黎协定》为全球设定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的宏伟目标。其核心执行机制,即由国家自主贡献(NDC),要求各国每五年提交并强化其气候行动计划。

然而,十年过去,雄心与现实之间裂开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尽管各国在NDC中做出了承诺,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23年依然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现有所有承诺测算,到本世纪末,世界将走向升温2.5℃至2.9℃ 的灾难性轨道。

根据《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应在COP30前提交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NDC目标。但截至目前,提交新版NDC的国家公布雄心目标远未达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所需减排量的一半。

这份 “不及格的成绩单” 为贝伦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使得本次大会成为督促各国大幅提升行动雄心的最关键、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窗口。秘书处执行秘书在会前呼吁:“各国提交的NDCs必须反映全球盘点的结论,即当前努力与1.5℃目标相距甚远,我们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雄心提升。”

气候大会首次选址亚马孙地区

大会所在地贝伦,是巴西北部帕拉州的首府,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瓜贾拉湾畔。它是通往亚马孙雨林最重要的门户和历史起点。

卢拉11月4日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签署法案,决定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间将巴西首都由巴西利亚迁至贝伦,以配合即将在贝伦举行的COP30。

巴西亚马逊地区

事实上,对于各国参会人员而言,通往贝伦的交通并不便利,住宿也非常紧张。COP30为何选址贝伦?

早在2023年5月26日,巴西政府宣布联合国已正式批准贝伦作为COP30的举办地。总统卢拉在当天发布的视频里表示,在他参加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亚马孙总是成为核心话题,“那为什么不在一个位于亚马孙地区的州举办气候变化大会呢”。

选择贝伦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卢拉11月4日在贝伦接受包括新华社在内的6家通讯社采访时说,选择在亚马孙河沿岸的贝伦举办气候大会,就是希望世界能真正了解亚马孙地区。要保护亚马孙地区,并非要把它变成人类的“禁区”,而是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依靠森林谋得生计,将生物多样性的财富转化为能够走向世界的商品。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10月13日在COP30部长级筹备会议开幕式上说,过去两年半,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几乎下降了50%。未来,巴西将开展森林修复工作,并到2030年实现非法毁林归零。

资金议题仍是焦点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的帷幕已拉开,未来两周,这里的每一次讨论、每一份草案,都关乎着人类共同的未来。

根据大会官网公布的议程,COP30将重点审议并推动COP29达成的历史性协议——“新的集体量化目标”的初步落实框架。发达国家将被要求明确其资金贡献路线图,而发展中国家则期待看到一个清晰、可预测的资金流动机制。

尽管COP29上就该基金的管理机构等达成一致,但资金的实质性注资和启动分配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COP30上,发达国家能否兑现其出资承诺,以及如何确保资金能高效、公正地惠及最脆弱的国家和社区,将是会场内外的焦点辩论。

另外,作为东道主,巴西将推动通过一项“贝伦行动计划”,旨在将亚马孙流域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典范。议题包括打击森林砍伐、支持原住民守护森林、开发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等,力求为全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树立标杆。

中方阐明大会基本立场和主张

COP30期间,会场内设立的“中国角”,将再次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气候行动与政策的重要窗口。中国角将举办一系列主题边会,内容覆盖能源转型、绿色“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碳市场建设等内容。

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会前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以务实的行动和开放的姿态,与各方一道推动COP30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角的系列活动,旨在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此外,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早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愿意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主席国,推动COP30取得积极成果,为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注入稳定性和前进动力。

夏应显表示,一是发出积极信号,提振多边进程的信心。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坚定对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携手推动COP30排除各种干扰,发出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多边主义不可动摇的政治信号,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政策倒退。

二是坚守并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该公约及其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基础,强化落实是COP30的主基调,各方应遵循其目标,体现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国情能力方面的差异,坚持《巴黎协定》确立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

“我们呼吁各方坚守并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原则与安排,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统筹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谈判,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推动全球绿色公正转型。”夏应显说。

海报设计 周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