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喀同心|艾德莱斯的“双重新生”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10-31 3 0

金秋十月,全新的“艾德莱斯”接连惊艳亮相。

继上海时装周后,又于10月27日在第六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莎车县“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中再次登场。

“相较于传统样式,颜色更丰富,还很亮眼”。10月14日,莎车技师学院教师依孜孜萨丁在上海时装周观摩艾德莱斯非遗新品发布会后,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是评价道。

艾德莱斯意为“扎经染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纺织品面料,色彩丰富多变,纹样流畅华丽,已成为代表新疆的视觉符号之一。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古老的艾德莱斯走上T台,当西域流光与新中式风韵在衣袂间交织,这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碰撞,也是千年非遗与当代时尚的一次融合实践,更是艾德莱斯的第一重“新生”。

而让观众视觉焕新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深刻的工艺改变,艾德莱斯由此迎来了它的第二重“新生”。

艾德莱斯新品亮相上海时装周。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上海丝绸集团 

2024年9月,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一东参加了由澎湃新闻带队的上海企业家考察团,走进喀什四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也正是此次喀什之行,让他更加明确:若要让艾德莱斯走得更远,必须在传承保护与创新设计之外,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艾德莱斯产业。

实际上,这两场秀展示的服饰面料,均产自上海丝绸集团全新组装的数字化设备,这也是推动艾德莱斯走向产业之路的阶段性成果。这台机器能通过程序控制实现自动化印花,彻底突破了以往老师傅“一日仅能织3-4米”的产能瓶颈。

“我们走了一小步,但是实现了最关键的从0到1”。李一东表示,实现产业化之路还很漫长,但扎实迈出的每一步,都能让这项千年非遗离“活”在当下、走向世界更近一步。

艾德莱斯的“新生

10月27日,金色胡杨环绕的叶尔羌河畔,一件件艾德莱斯新品,在第六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莎车县“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中惊艳亮相。

霞光色与天空蓝是此次艾德莱斯新品的主色调,与当日的天色和胡杨林交相辉映,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光亮”这一设计主题。对此,上海丝绸集团服装设计总监张凝佳对澎湃新闻介绍称,这两色取自自然界中最真实的色彩,不仅呈现出视觉上的明媚亮丽,也寄托着团队对这份事业的美好期许——愿其如光般愈发明亮。

艾德莱斯被融入马面裙的设计中。

事实上,相较于传统样式,此番亮相的艾德莱斯新品分别在设计风格、面料制造工艺两方面均实现了全面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千年艾德莱斯迎来了“新生”。

从设计风格上看,此次亮相的艾德莱斯跳出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框架,巧妙地融入旗袍、马面裙等新中式款式之中;从色彩上,则汲取海派美学之韵,以明快而不失柔和的低饱和度配色。可以说,元素间的多重碰撞,让古老纹样与时尚找到平衡点。

然而,本次最大的突破在于面料制造工艺。艾德莱斯的制作工艺与历史上“絣”工艺关联,在国际上被称为Ikat,即“扎经染色”工艺。其精髓在于:需在经线上完成印花后,再进行纺织。正是由于在印花期间,丝线间因受到不均的张力,导致图案难以完全对齐,而这也意外地赋予了织物边缘朦胧的光晕感,这也成为艾德莱斯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之一。

正如从事艾德莱斯技艺近十年的依孜孜萨丁所言,“对花”是制作过程中的核心难点。他指出,若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工艺瓶颈,那么将有望推动艾德莱斯更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2024年9月,李一东参加了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澎湃新闻组织的上海企业家考察团,前往喀什进行深度调研与考察。

其实,在2023年,他就曾专程前往喀什,对艾德莱斯技艺展开过深入调研。因此,在出发之前,他便多次与澎湃新闻展开了多轮会谈,重点就是围绕如何真正让新疆的特色纺织产品让更多人看到。

为推进这一目标,他特意邀约纺织厂负责人、东华大学纺织领域教授以及上海纺织研究院的专家共同前往喀什,力求为上述思路找到清晰、可执行的落地方向。

在此行中,李一东找到了答案。

他坦言,出发前,他考虑的角度,更多在于如何传承非遗、开发设计文创产品,但调研考察之后,他发现要让艾德莱斯走得更远,需要先打造产业。

回到上海后,他与团队迅速展开双线推进:图案设计团队专注于开发具有新意的艾德莱斯花型。“复制没有意义,就算模仿,也永远无法超越当地”,李一东鼓励团队尝试将海派风格、西方美学等元素融入设计,从而在色彩与视觉观感上实现全新的呈现效果。

另一方面,他则带领制造团队着手组装一台用于制造艾德莱斯面料的数字化纺织设备。他们从多方采购核心部件——“东市”购得织机主体,“西市”寻来印花装置,再逐步整合控制系统与传动结构,像完成一幅精密拼图般,最终“攒”出了一台符合创新工艺要求的定制设备。

在喀什当地,制作正统的艾德莱斯时,印花阶段常需依赖工匠手持牛角梭子反复穿引经线,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图案的定位与色彩的层叠。而李一东团队“攒”出的新设备,则能通过程序控制与机械自动化完成印花工序,这也打破了过去老师傅“一日仅能织3-4米”的局限,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上海丝绸集团设计的艾德莱斯新面料。

与此同时,新设备在完整保留艾德莱斯“絣”工艺传统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将金丝、银线织入面料之中,使得布料更富有层次感与质感。

“若不坚守非遗最核心的制作工艺,任何创新都将失去其本真的味道。”这也是李一东为何坚持在新设备中沿用艾德莱斯传统技艺的出发点,即便改用其他工艺或许会更加便捷。

10月14日,二十一套新中式艾德莱斯服饰亮相上海时装周,面料正出自那台新设备。“我们走了一小步,但是实现了最关键的从0到1”,李一东如是说道。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2024沪喀文化交流周开幕式暨上海-喀什文旅投资促进大会上,李一东(左一)参与上海国企对新疆赋能投资项目签约。澎湃新闻 图

李一东所说的“一小步”,实际上也正是在2024沪喀文化交流周开幕式暨上海-喀什文旅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丝绸集团与莎车县就“喀什丝棉经线数字化印花和无水工艺”研究项目达成合作后的首个阶段性落地成果。

在上述投促大会上,上海丝绸集团还与喀什的莎车县、泽普县围绕“千年丝路锦绣传承”非遗文创开发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目前,此项目的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就在今年9月25日,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设计论坛是此大会的核心活动之一。作为支持单位,上海丝绸集团受邀参会,其品牌“海上丝韵”为与会嘉宾带来官方伴手礼——“经纬鎏光”织锦挂件与真丝云朵包。

“经纬鎏光”织锦挂件。

值得一提的是,“经纬鎏光”织锦挂件以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福禄) 为原型,并融合了艾德莱斯核心经线印花工艺。

在李一东看来,艾德莱斯拥有无限的时尚可塑性,而将其打造成便携式文创,是希望更多参会者能在触碰与感知中“看见”艾德莱斯独特的美。此次推进艾德莱斯新中式作品亮相上海时装周,也延续了同样的思路——借助国际舞台的聚光,用全新的设计语言诠释艾德莱斯,让更多人看见古老非遗与时尚融合的可能性。

实际上,李一东在2023年就曾前往喀什调研艾德莱斯。当时,莎车技师学院便是他的重点考察对象。调研期间,李一东曾为师生们开展了一场以“文创设计与营销相关主题的讲座。那时坐在台下的依孜孜萨丁深受启发,“原来身边的任何小物件都可以被做成文创”。这一思路也后来成为了他与同事、学生共同开发新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

依孜孜萨丁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他们开发的文创产品品类丰富,小到发夹,大到鞋面装饰均有涉及。他也意识到,无论艾德莱斯以何种形式呈现,只要能被更多人接纳并喜爱,这项古老的非遗便能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下非遗传承方式的微妙变化:在守住技艺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当代演绎注入鲜活的血肉,使其真正“活”在当下。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依孜孜萨丁坚信,在开放分享中会自然催生更多创新灵感,他与李一东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艾德莱斯能走出喀什,走出新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第一张是已出品的丝巾图案“梦幻花园”,第二张是经典的艾德莱斯纹样,而第三张则是前两者叠合后的效果图。吴斯佳 摄

改变,正悄然发生于一次次交流互鉴中。在上海丝绸集团图案设计办公室里,设计师吴斯佳的PS软件页面上纵向排列着三张图片:第一张是已出品的丝巾图案“梦幻花园”,第二张是经典的艾德莱斯纹样,而第三张则是前两者叠合后的效果图,层次更为丰富,意象也愈加交融。

这种交融所产生的美感,也呼应了另一位设计师马艺耘对艾德莱斯神韵的概括:随意、自然。

李一东告诉澎湃新闻,这并非简单的拼贴,是图案设计师日以继夜、一笔一画勾勒艾德莱斯纹样后,在瞬间乍现的灵感。这种灵感的诞生,必然根植于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领悟。

让设计团队投入巨大精力研究艾德莱斯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上海丝绸集团对于“文化润疆”的实践思路。

实际上,待新设备迭代成熟后,完全可以销往全国乃至更广的市场以获取利润。但李一东坦言,若仅仅为了盈利,此举便失去了根本意义。当下每一次纹样的重组、每一次工艺的突破、每一次对外的亮相,都是希望能拓宽这项非遗的发展空间,让它走得更远。

“艾德莱斯在新疆,可以发挥出最本真的味道。”他透露,目前新设备已成功攻克两种关键工艺,待工艺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将率先投放至莎车技师学院。

他进一步解释,作为当地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莎车技师学院校内设有艾德莱斯工坊,具有率领当地实现产业化的能力。此外,学校每年为地区培养本土设计人才。这批年轻设计师有望成为非遗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将运用新技术,把古老的艾德莱斯纹样融入当代服饰与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从传承到创新的良性循环。

“当我走在希腊爱琴海边,那种感受与我穿过喀什古城时的感觉是类似的”。李一东说,古代丝绸之路本就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境内,再往西进入中亚、西亚等地。正因如此,地理脉络的相近,往往也促成文化审美上的相通。

在他看来,这些国家与地区对艾德莱斯有着天然的审美亲近感。“假若我们对它加以‘琢磨打造’,将其打造成时尚品牌,一定能撬动更广阔的市场。”李一东坚定地说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