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家所需服务能源安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28 1 0

从天山北麓的苍茫戈壁,到准噶尔盆地的浩瀚沙海,位于祖国西北的新疆油田已勘探开发 70 载。从 1955 年黑油山脚下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到成长为今日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新疆油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服务祖国所需:戈壁荒滩铸起创业丰碑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极度匮乏。为甩掉 " 贫油国 " 的帽子,1955 年,一支由 8 个民族、36 人组成的 1219 青年钻井队挺进准噶尔盆地浩瀚戈壁。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1955 年 10 月 29 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

" 到克拉玛依去,为祖国找石油!" 成为一代青年的豪迈誓言。万千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到 1960 年,油田产量占当年全国石油产量的 39%,并有力支援了 1960 年大庆石油会战。新疆油田工作者用 " 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 的坚定信念,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克拉玛依这座石油新城,创造了油田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模式。

拥抱改革开放:战略接替中的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为新疆油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随着国家确立石油工业 "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 战略,新疆油田迎来快速发展。

勘探技术取得显著突破:数字测井、三维地震等技术的应用,让勘探精度大幅提高。1991 年,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沙漠油田——彩南油田被发现,标志着勘探事业迈入新阶段。到 20 世纪末,新疆油田已建成 20 个油气田,原油产量稳定在 900 万吨左右,油气并举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新疆油田积极拥抱改革开放:首次与外资合作开发油田,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行产量包干等经济责任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至 20 世纪末,新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 1.8 亿吨,构建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为新世纪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油气并举: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疆油田为实现从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转变,加快油气并举,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进军超深层,勘探开发由此进入黄金时期,实现了储量产量的跨越式增长。

勘探领域喜报频传:2000 年发现陆梁油田;2008 年发现准噶尔盆地第一个千亿立方米储量大气田——克拉美丽气田;2012 年,准噶尔盆地东部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017 年,发现 10 亿吨级的世界最大致密砾岩油田——玛湖油田。

油气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2002 年,原油产量突破 1000 万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19 年,原油产量达 1247 万吨,连续 18 年稳产千万吨以上。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针对玛湖油田砾岩油藏形成的 " 扇控成藏 " 理论和配套技术,突破了传统找油理念;双水平井 SAGD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发展愈发坚定:2019 年,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新疆油田封停 284 口油水井,年减产原油 6.9 万吨,展现了新疆油田的生态担当。新疆油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绿色矿山,实现了 " 地下采石油,地上建绿洲 "。

凝聚前行力量:新时代奋进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以来,新疆油田肩负保障能源安全新使命,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油气勘探开发纵深推进: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油田扩边、二氧化碳气藏勘探等领域接连取得新发现。2024 年,新疆油田生产原油 1486 万吨、天然气 45.1 亿立方米,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科技创新驱动未来:玛湖油田开发、" 二开井身优化钻井 + 密切割高效压裂 " 特色工程技术国内领先;风城油田建成我国首个稠油监测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建成煤电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一体化示范项目,年封存二氧化碳 35 万吨;光伏发电累计超 5.2 亿千瓦时,全球首个超稠油开采塔式光热替代示范工程项目投产," 油气热电氢 " 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国内最大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工作气量达 45 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和北疆冬季供气安全。

历经 70 年积淀,新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 4.7 亿吨、天然气 1121 亿立方米,建成 20 座绿色矿山,惠及新疆各族群众超百万。从茫茫戈壁到智能油田,从创业维艰到绿色转型,新疆油田将继续秉持铁人精神,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