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转型医美背后:业绩连降、商誉高悬与跨界风险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24 3 0
     

  近日,宣布与美团达成合作,推动旗下医美品牌“悦雅颜”与“芙洛拉”的推广,正式加码“童颜针”市场。这一动作被视为乐普医疗在业绩持续承压背景下的重要转型之举。然而,在医美赛道日益“内卷”、现金流趋紧、商誉高企的背景下,乐普医疗的跨界突围之路并不平坦。

  业绩持续下滑,集采与并购“后遗症”并发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龙头企业,乐普医疗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80.37%,创下上市16年来的最差纪录。2025年上半年,业绩仍未好转,营收与净利润继续微降。

  业绩“变脸”的背后,一方面是药品与器械集采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前期频繁并购所积累的商誉减值风险开始显现。2024年,公司计提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达2.51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乐普医疗商誉仍高达36.2亿元,占总资产的14.35%,未来仍面临减值压力。

  跨界医美:红海竞争与价格战已至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乐普医疗将希望寄托于医美赛道。今年6月,其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七款、国产第五款同类产品。公司亦布局玻尿酸、肉毒素,形成医美三大产品矩阵。

  然而,医美市场早已不是蓝海。国庆期间,新氧推出2999元“平价童颜针”,打破此前万元级市场均价,行业价格战一触即发。在等巨头渠道渗透成熟、服务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乐普医疗作为后来者,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仍是未知数。

  多元化布局分散资源,研发投入捉襟见肘

  除了医美,乐普医疗还在结构性心脏病、GLP-1创新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布局。近期腾讯入股其子公司民为生物,也显示出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加码决心。

  然而,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医美投入大、回报慢,这些赛道均需持续巨额资金支持。2024年,乐普医疗研发费用为12.49亿元,虽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但分散至多个领域后,每个方向的投入均显不足。公司在现金流吃紧的背景下,已开始收缩仿制药业务、优化员工结构,将资源向医美倾斜。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若医美回报不及预期,或将导致核心业务与新兴业务“两头失守”。

  资本运作隐忧:高商誉、高应收、现金流承压

  乐普医疗素有“并购大王”之称,2008年至2021年间共完成54次投资并购,构建起“乐普系”平台。然而,频繁并购也带来商誉高企、资产减值的隐患。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降至36亿元,应收账款则增至20.5亿元,远超行业警戒线。

  结语

  乐普医疗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传统医疗器械企业在集采压力下的普遍困境。尽管公司试图通过医美、创新药等新兴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企的商誉与应收账款、分散的研发资源,其转型仍充满挑战。如何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实现新业务的突破,将是乐普医疗未来发展的关键考题。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