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揭晓新篇。当地时间10月4日晚,法国奢侈品牌巴黎世家发布夏季26系列,这也是新任创意总监Pierpaolo Piccioli接棒Demna后的首场大秀。秀场地址选在位于塞佛尔街40号的开云集团巴黎总部。
这是一个颇有传承意味的选址。三个月前,Demna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回顾展览,呈现他自2015年至2025年执掌巴黎世家时期留下的作品,是总结,亦是告别。但巴黎世家的故事还要继续,如今Pierpaolo Piccioli从同一地点出发,为其续写新的篇章。
而在这个夜晚之前,两人在美学风格上的极致张力已经让外界对这场首秀的期待值拉满。
过去十年,Demna以一种反叛姿态将街头风格融入高级时装中,这其中所蕴含的对于社会现状和时代症候的锋利批判,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赋予了巴黎世家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
而Pierpaolo Piccioli的设计则是优雅和浪漫的——某种程度上更接近品牌创始人Cristbal Balenciaga的美学风格,两人也都对高级定制的工艺和精神有极致追求。Pierpaolo Piccioli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导向了与Demna截然不同的方向,是人文主义甚至理想主义的表达,是以情感打动人心。
人们好奇的是,Pierpaolo Piccioli将会如何处理Demna留下的浓墨重彩的印记,如何挖掘Cristbal Balenciaga奠定的高定基因,再以自己的美学理念为巴黎世家找到一条明晰的新路。
Pierpaolo Piccioli其实已经做出预告。在几个月前任命消息刚公布时,他对《Vogue Business》表示,尊重Demna等曾执掌品牌的前辈们的成就至关重要,巴黎世家的历史由他们共同书写,“这更像是火炬传递,而非抢椅子游戏。”
Pierpaolo Piccioli的确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首秀中,诸多造型都有巴黎世家历任设计师作品的影子,不局限于Cristbal Balenciaga和Demna,还有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执掌巴黎世家、奠定了品牌成衣业务的Nicolas Ghesquire。
在开场的首套以及后续多个造型中,模特佩戴的蝴蝶形墨镜就明显带有Demna的印记。除了配饰外,被Demna带入高级时装的日常服饰单品,也出现在Pierpaolo Piccioli的造型中,包括有着街头气质的T恤和牛仔裤等。虽然整体占比不高,也在廓形上做了更优雅的改造,但足以展现出Pierpaolo Piccioli对Demna的认可和敬意,因为对日常服饰的革新本就是Demna颠覆性创新精神的一个凝练体现。
再把品牌历史的卷轴推向更早前,Nicolas留下的遗产也在此次大秀中清晰可见。
以第5套造型为代表、多次出现的短上衣设计,均是对Nicolas 2013年春夏系列的致敬,当年Nicolas曾凭借这一设计带火了露脐装风潮,为其在巴黎世家的收官之作留下浓重的一笔。
几套造型中出现的马术帽,以及那条绿色花卉针织连衣裙上的印花,则分别来自Nicolas以马术为灵感打造的2006年秋冬系列,和2008年春夏系列中曾惊艳四座的鲜花盔甲。由Nicolas开创的It Bag“机车包”(Le City)也出现在多个造型中。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Cristbal Balenciaga的对话。
最能直接唤起熟悉感的,是Pierpaolo Piccioli对Cristbal Balenciaga时期经典廓形的重新诠释。它们贯穿在整个大秀中,从开场的黑色麻袋裙(Sac dress),一直到收尾的紫色气球裙(Balloon dress),期间还有多款从一片式婚纱、信封裙(Envelope dress)、娃娃裙(Baby doll dress)、公主裙(Infanta dress)、茧形外套(Cocoon)等Cristbal Balenciaga标志性廓形中汲取灵感的造型。
但Pierpaolo Piccioli所做的并非简单地致敬,而是以属于当下的设计语言,为那些封存于历史档案中的静态廓形赋予新生,完成一场跨越时空,也指向未来的深刻对话。
Pierpaolo Piccioli的创新之一,是他颠覆了经典廓形的比例,并应用在那些常见于当代衣橱的日常单品上——T恤、皮夹克、牛仔裤、斜纹棉布裤和针织服饰等。例如,可以看到多款造型中的T恤和衬衫都借鉴了一片式婚纱的设计,在背部打造出脱离身体表面、极具体积感的流畅廓形。
Pierpaolo Piccioli也将他对色彩高超的驾驭能力植入首秀中。在贯穿全场的经典黑白色调中,他以红、黄、紫、绿等亮色加以克制但难掩雀跃的点缀,凸显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而更深层的对话则抵达至Cristbal Balenciaga建筑和雕塑般的设计语言上,这也是Cristbal Balenciaga以及巴黎世家设计的精髓所在。
Cristbal Balenciaga过往所塑造的种种经典廓形,均来自他对于身体与服装,以及两者之间形成的空间关系的探索。他常像建筑师一般研究曲线的力度和结构的变化,从而用简约纯粹的线条打造出雕塑般的立体造型,让衣服不是紧贴,而是宛若清风拂过般温柔包裹着身体。
而Cristbal Balenciaga实现这一效果靠的不是内部结构的支撑,而是合适的面料和恰当的剪裁,这自然形成了巴黎世家追求面料创新的传统。最经典的例子便是巴黎世家的标志性独家面料,由Cristbal Balenciaga在1958年与面料公司合作开发的Gazar丝绸。这种面料经由特殊编织工艺而兼具挺阔性和轻盈感,成就了Cristbal Balenciaga在1960年代创作出的经典信封裙(Envelope dress),以及后续直至Demna时期的无数作品。
Pierpaolo Piccioli与Cristbal Balenciaga设计语言的对话亮点就在于,他不仅传承了Cristbal Balenciaga对于雕塑般廓形的匠心打磨,将高定工艺延伸至成衣设计中,还对Gazar丝绸做了更进一步的创新。
经典的Gazar面料是一种双面织物,基础层是由不规则竹节纱制成的薄纱,第二层则采用更柔软的欧根纱,前者形成独具动态肌理的表面层次,后者则负责为廓形提供支撑力和柔韧性。
Pierpaolo Piccioli革新的Neo Gazar面料,则是在欧根纱层中融入了丝线与羊毛混纺的纬纱,在延续原有面料空气感和轻盈度的同时,柔化了欧根纱的硬挺感,减轻了原有面料的僵硬感,使之更契合高级时装的剪裁需求。
简而言之,Pierpaolo Piccioli的首秀很大程度回归了巴黎世家作为老牌高定时装屋最初的优雅、简约和精致。但Pierpaolo Piccioli明确表示,他并不想只是简单地回到品牌本源,而是研究档案并找到自己的道路。
而站在观者的角度,即便看清楚了Pierpaolo Piccioli如何致敬与对话品牌历史,还尚不能明确,他究竟要如何定义并传承巴黎世家的精神内核,以及将这个品牌带向何方。对这一答案的追寻,需要回到那些从Pierpaolo Piccioli精神内核中流淌出来的个人表达。它只关乎Pierpaolo Piccioli其人,因为创造的最终源头是自我。
一些服饰之外的东西或许能提供线索。
Pierpaolo Piccioli将“心跳(Heartbeat)”作为此次首秀的主题,大秀邀请函磁带和秀场背景中回响着的心跳声,则录制自Pierpaolo Piccioli的真实心跳。在他的理解里,心跳是人类共享的生命节律,但每颗心的跳动又是独一无二的韵律。
这是有关Pierpaolo Piccioli创作的隐喻。心跳既意味着,他的创作是在共性中探寻个性,以不同的方式诠释普世的共鸣;也是指他所践行的“由心而生”的创作理念,心灵是引领他一路走来的源动力。
除心跳声外,另外两首秀场音乐分别是《Feeling Good》和《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这两首诞生于1960年代的经典曲目都充满着对于普世情感的浓烈表达,前者是对自由与新生的狂喜,后者是对恋人的极致爱意。
秀场内萦绕的香气则来自巴黎世家的全新香氛Getaria,它得名于Cristbal Balenciaga的故乡,位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渔港小镇赫塔里亚。这一巧思不仅是对Cristbal Balenciaga的致敬,也暗含对于个体经验的关怀。
以上种种共同勾勒出的,正是Pierpaolo Piccioli身上鲜明的人文主义底色。
这并不让人意外。Pierpaolo Piccioli一直以包容性而出名,具体表现在他选用多元化的模特、与团队平等共事等事例上。他在过往采访中常常提及的观点包括,人性一直是他设计的灵感来源,以及人首先要忠于自己才能打动人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外界对这场首秀的一种评价:为何Pierpaolo Piccioli对于前任Demna风格的继承保留着一定限度。如果不能忠于自我,显然就背离了Pierpaolo Piccioli的个性,而迎合的姿态同样有悖于Demna的反叛精神。
相反,Pierpaolo Piccioli对自我或者说对人文主义的忠诚,实际上也包含着一种反叛精神。在Pierpaolo Piccioli的理解里,他对人文主义的呼唤正是因为如今的创意行业正在经历某种意义上的中世纪——真正的创意生产者不再占据系统中心。在这种情况下,Pierpaolo Piccioli依然坚持以创意内容触动人心,而这,正如他所言,“将信念寄托于人性,是当今能看到的最激进的行为”。
实际上,Pierpaolo Piccioli的人文主义也是巴黎世家的传统,尽管它不是那条始终贯穿品牌历史的鲜明主线。
在Cristbal Balenciaga时期,将人置于核心的创作理念已经奠定,他对于身体、面料与空间关系的思考,最终目的是让衣服为人服务,将身体从传统剪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更具先锋性的Demna时期,则是解构了阶级和品味的区隔,以奢侈品的方式改造日常服饰,目的在于理解品牌之于人及其所处环境的意义;并放下权威姿态,将作品的阐释权交给大众。这当然可以理解为对于主流的反叛,但也何尝不是一种更为辛辣的人文主义精神。
看似观念迥异的Pierpaolo Piccioli和Demna,实则在精神上也存在共通之处。长期生活在意大利小城的Pierpaolo Piccioli和有着难民经历的Demna,都习惯于以边缘视角反思主流;人文主义观念也让Pierpaolo Piccioli更倡导共享价值观的社群文化——而非只是拥有相同物品的“生活方式”,而这实际上也是深刻影响着Demna的亚文化所形成的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Pierpaolo Piccioli将在未来放大巴黎世家人文主义的这条传统脉络。这与Demna时期的批判和解构主义并非全然的割裂,但确实是一次关注点的转移。相较于Demna将反思的利刃更多指向外部世界,Pierpaolo Piccioli则将关照的目光投向了内在自我。而在当今时代,向内自省有时比向外批判更为艰难,却也更为必要。
切换到商业视角,眼下奢侈品市场仍处于波动时期,行业迫切需要的并非一两季能快速提振销量的营销举措,而是一个能让人看到未来的清晰信号,一种更持久和稳固的信心。
Pierpaolo Piccioli是那个可以给巴黎世家带来积极信号的人。在他所奠定的人文主义基石之上,有关巴黎世家未来的想象空间也被进一步展开。
Pierpaolo Piccioli以人性作为灵感来源的做法,令灵感不易枯竭,但对设计师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转化能力要求也极高,否则可能陷入平庸表达中。而Pierpaolo Piccioli的资历足以让品牌对他有这样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宏大叙事逐渐失效、观念之争令人疲倦的当下,对于自我内心的真诚关照,也契合着时代的情感需求。那些对于人心褶皱处的情感抚慰,即便只是细微之处的共鸣,也能四两拨千斤。
更重要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与商业策略并不相悖,甚至能为后者提供新的思路。
一个典型案例是,Demna时期的巴黎世家在重启高定后,于品牌在巴黎的高级定制沙龙与手工坊旧址重启了高级定制精品店。它让高级定制不再只是极少数社会名流的专属,消费者能直接进店欣赏和购买。这一举措非但没有稀释高定的稀缺性和价值感,反而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只因巴黎世家将穿着者的感受和体验置于首位。
类似地,人文主义价值观也能指导品牌在全球市场与在地文化开启深度对话。而巴黎世家过往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包括2024年将品牌的亚洲首秀落地上海浦东美术馆、2025年在北京三里屯开出全球最大旗舰店,以及即将在2027年到来的巴黎世家110周年节点,都让中国消费者有理由保持期待,并期待更多。
未来的巴黎世家,选择沉静而持久地触动人心。当浮躁成为时代常态,这种押注于人性价值的选择,是另一重意义的反叛,也是一种更高级的在场,其回响将穿透一切喧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