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福音战士》30年:在充满创伤的世界里,年轻人如何安放自己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0-04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卢灿秋 记者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首播于30年前今日(1995年10月4日)的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借由一群拥有各种“缺陷”的角色提出了诸多问题:人可以逃避痛苦吗?一个人如何找到自我价值与在社会中的位置?人如何面对自己以及社会的创伤?

这部作品由庵野秀明担任主要编剧与导演,诞生在日本社会较为混沌的时期——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人们努力也无法找到意义。它体现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民众心理,被认为是第三次动画浪潮的开端,并持续影响此后的文化场域。

庵野在纪录片《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中曾说:“原本完美无瑕的事物,却有某处崩坏了,我觉得这就很有趣。”这句话折射出作品的精神内核——承认了人的脆弱,几代“不完整”的青少年在其中投射自我,获得庇护与慰藉。

如今30年已过,动画中的许多场景却并不过时,甚至片中人物的许多感受与情绪成为了全球年轻人的普遍状况。这部作品对自我意义与生存目的的追问,在今日仍能给予启发。

《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海报

被卷入命运的少年以及危机四伏的世界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不同版本虽然在人物、剧情和结尾上各有差异,但都建立在相同的世界观之上。旧剧场版与TV版主要在结尾上存在区别,新剧场版基本沿用旧版剧情,对后半部分进行了大幅改写。无论版本如何变化,故事的起点始终一致:

小红书博主对《新世纪福音战士》各版本内容进行的总结

2015年,一则避难通知在城市上空响起。一个比楼房还高的巨人形生物正逼近第三新东京市。十四岁男孩碇真嗣被接到联合国直属秘密组织NERV总部,而当再见到十一年间未见过面的父亲碇源堂时,作为NERV总司令的他却要求他驾驶EVA,迎击使徒。碇真嗣被迫与EVA绑定的命运就此开启。

这个世界正处在“第二次冲击”十五年之后。2000年,人类在南极进行科研时导致第一使徒亚当觉醒,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南极冰川融化、地轴偏移、气候异变……幸存的人类生活在由NERV构筑的秩序之中,而NERV在抵御使徒的同时,也在执行幕后组织SEELE主导的“人类补完计划”——试图让人类摆脱肉体限制,消除个体隔阂,最终融入一片类似羊水的海洋。

碇真嗣被安置在第三新东京市,这里的生活表面是校园日常,背后却始终悬着危机。使徒一波又一波来袭,它们形态各异,能力各不相同,甚至能侵蚀NERV的电脑系统或发动精神攻击。适格者们都只有十四岁,却必须背负拯救人类的责任:冷淡的绫波丽、好胜的明日香、抗拒又自卑的真嗣,没有人是“标准的英雄”,他们只是被推上舞台的孩子。

第十一使徒恐怖天使,能够迅速侵蚀NERV的电脑系统,促成其自爆

这种设定本身,正好映照着90年代日本社会的不安。经济泡沫破裂,增长神话终结。阪神大地震、奥姆真理教地铁沙林事件接连打击社会信心。评论家宇野常宽在《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中指出:宏大叙事的丧失让社会无法再为个体提供意义与价值。EVA的影像风格——过曝的画面、暴烈的战斗、意识流的心理回溯——就是这种氛围的文化化身。

碇真嗣怨恨于父亲的抛弃与工具性利用,敏感自卑,认为自己除了驾驶EVA之外别无价值。明日香在母亲自缢的阴影下渴望通过优秀证明自我,而绫波丽则与他人保持冷漠距离。成年人同样不完整,他们的童年伤口在剧情中不断回访。正如饰演碇真嗣的声优绪方惠美所说:“这是一个由许多人流下的血构成的故事。明明不想伤害对方,却伤害了对方。说着伤人的话,自己也受到伤害。”

在《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真心为你》的结尾,碇真嗣掐住了明日香的脖子

1990年代流行一个来自自助团体及大众心理学的概念,Adult Children(简称AC),指童年在功能失调家庭中成长、成年后仍延续创伤模式的人。ACA(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组织将其定义为“在成年生活情境中往往表现出自我怀疑、自我责备,或感到自身错误与低人一等的人;而这些反应方式皆源自其童年时期的习得经验。”EVA里的少年们,正是这种“长不大的孩子”的具象化。

新剧场版《Q》加入的新设定对“长不大的孩童”进行了呈现。在上一部《破》的结尾处,碇真嗣因为想要救绫波丽引发了第三次冲击。《Q》直接将故事安排在冲击发生的十四年后,几位适格者仍然保留十四岁的外貌形态——这是EVA的诅咒。

一群心灵并不完整的青少年要被推出来直面危险的战斗,承担保护世界的责任,本就是社会病态的反映。悬在所有人之上的对于曾经发生以及将会发生的冲击的恐惧,亦是一种对社会及历史创伤遗留症的表现。

是缩回温暖的子宫,还是直面可能会致伤的世界?

从1995年到2021年,跨越近三十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见证了社会的变迁,自身也在发生变化。除了制片技术上的进步,不同版本通过调整人物与剧情设定,作出了不同的理念表达。它们共同回应的是同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创伤。

最早的TV版给出的是“在小环境的认同里接纳自我”。这一版本创作于一个社会混沌、意义缺失的时期。宇野常宽认为,碇真嗣拒绝驾驶EVA,自闭内心,是不信任父亲(社会),拒绝迎合错误的父亲(社会)的表现,这是一种“既然世界(社会)无法提供正确的道路/既然会犯错,那就什么都不做”的“家里蹲”思想。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影响下,日本90年代后期的许多虚构作品都不断生产着同样的叙事:不追求行为(做什么)被认可,追求设定(是什么)被认可,以确保身份认同。



TV版的最后一话展现了这种模式:真嗣在内心的审讯室里接受众人的追问与劝慰,经历一段美好而平和的“平行世界”,画面转回审讯室,大家告诉他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真实,这样现实世界不一定是不好的,告诉他要理解卑怯、胆小、狡猾、懦弱的自己。最后,想通的碇真嗣大喊“我想做我自己,我想待在这里”,所有人为他鼓掌,道“恭喜”。

这个结局展示了一种“在他人认同下自我接纳”的应对精神创伤的生存方式。宇野常宽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定义的自我形象(自恋)给予无条件、全方位认为(即母性认可)”的状态。这一TV版模式拒绝社会性自我实现,寻求让角色性“设定”下的自我形象得到认可,撤退至狭窄的人际关系中,最终退守自己的内心。

在TV版之后的1997年的旧剧场版则修改了结局,让主角向小环境之外走出了一步,更加直面真实的关系与环境。在旧剧场版的结尾中,人类补完计划的实现让所有人互相窥得彼此的内心,融入与他人没有区别的生命之水海洋中,只剩下碇真嗣与明日香。这是一段非常具有心理张力的剧情:碇真嗣使劲掐住明日香的脖子,明日香抚上碇真嗣的脸,碇真嗣慢慢松开手,流泪啜泣,明日香说,你真恶心。

《新世纪福音战士》每一集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标题画面。国内一度流行具有EVA相同字体与排版风格的梗图,文字内容通常带有淡淡的疯感,例如“XXXX、把我、害惨了”。

宇野常宽评论,碇真嗣放弃自闭于内心(自恋),放弃了受到母性庇护的全能感,选择在彼此伤害的前提下与他者共同生存。他认为,这是一种更严肃的、以现实为基础的态度:即使在人类彼此间不断受伤,也必须继续建立联系。

新剧场版系列(2007–2021)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与他者接触”的态度,并给出了方法论。首先是通过“具身生活”来重建意义。这主要表现于最后一部《终》里,它描绘了长达四十分钟的在生还者避难所第三村里的生活场景,呈现了给创伤者以足够温柔包容的疗愈过程。

绫波(另一个克隆体)从零开始习得情感以及生活的能力。她试着观察婴儿,吃美味的食物,和大家一起去插秧,泡澡,学会握手以及说“晚安”——“晚安”是让大家安心睡觉的话,“早安”是祝你拥有美好的一天,“工作”是一起挥洒劳动的汗水,“握手”是和别人建立羁绊的方式……

文化研究者苏珊J内皮尔在一篇发表于2002年的文章中指出,碇真嗣依赖于机器的主体性的脆弱表现了一种社会隐忧,即当同龄孩子不再在真实世界联系和沟通时的危险性。新剧场版《新世纪福音战士》让他们重构了可感的生活与人际关系,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意义。

在《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里,绫波在稻田中摔了一跤

其次是推翻旧的系统逻辑。葛城美里带头成立了新的组织,目的是消灭EVA,阻止人类补完计划。

另一个故事中,一直困守在父亲喜恶态度里、曾被安排“得到父亲认同”的结局的碇真嗣,代表着新的价值观去弑父。总是站在高处凝望的父亲承认了自己的懦弱,向孩子下跪道歉。

在《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的影片最后,碇真嗣成长为了大人

在《终》上映后的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想通过新剧场版系列传达怎样的信息”时,庵野秀明说:“在TV系列中,碇真嗣只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基本只能拯救他自己,但是在这部作品里他变成熟了一点,他也能去拯救他身边的人了。”

1995年的TV版,以暴烈的姿态揭示了一个血迹斑斑的世界;2021年的新剧场版《终》,则在全球性危机的当下唱出“让我们再来一个吻吧”。从拒绝世界,到直面他人,再到给予疗愈的勇气,《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三十年间不断变化,却始终围绕着如何面对创伤与“不完整”,给出属于不同时代的回答。

参考资料:

Tsang, G. F , 2016 , Beyond 2015: Nihilism and Existentialist Rhetoric i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高濑司 , 2017 ,《新世纪福音战士》论 https://anitama.slanterns.net/series/226/

Woititz, J. G ,1990 ,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Expanded edition.

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Association) , 2006 , Adult Children: Alcoholic/dysfunctional Families.

《〇〇年代的想象力》宇野常宽 著 余梦娇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10

苏珊J内皮尔,2002,《当机器休止:〈新世纪福音战士〉和〈玲音〉中的幻想,现实和终极身份》 陈荣钢 译 https://mp.weixin.qq.com/s/tGw7qDNsMQJoqfvOhSHUhQ

Liao, Q,2024, Visions of posthumanity: a posthumanist narrative study on Rebuild of Evangelion.

Collider,2021,Hideaki Anno on Ending and His Future in Live-Actionhttps://collider.com/hideaki-anno-evangelion-intervie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