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O“承做人”到并购重组“架构师”,投行保代主动谋转型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09-29 4 0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过去大部分精力都在IPO,现在不同了,会特别关注并购重组。”一名从业长达十余年的资深保代李跃(化名)向界面新闻谈到自己的“主动转型”,“投行这个领域,现在正是一个行业内部调整的节点。”

“以前投行人做并购项目是IPO之余的‘捎带手’,现在是全力找并购机会,做产业研究和标的撮合。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行们在干并购,但并购市场同样竞争激烈。”保代张明(化名)观察到。

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是指券商为上市公司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等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出具专业意见等专业服务。

在界面新闻采访中,“行业在转型,并购有增量”,“A股资本市场的并购将继续呈现加速回暖趋势”,几乎是受访一线保代们的共识。未来,如何建立行业专业优势、如何挖掘及储备并购标的,则是打造业务护城河的关键。

界面新闻根据交易所网站统计,截至2025年9月28日,今年内A股共有24单上市公司并购项目通过重组委审核,2024全年数据仅为14家。

行业分布方面,中泰证券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谈到,目前,市场上的并购标的集中于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项目多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从今年的情况看,并购项目一旦受理,就成功了80%。”谈到年内并购重组审核节奏,保代程娟(化名)观察到,“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体上呈现出审核和受理加速的趋势。

她向界面新闻进一步解释称,相较于IPO项目存在“主动撤回”和“审核不通过”,今年以来,并购项目虽有撤回情况但“否的少”。

“如果把今年撤回的情况计入,并购项目受理后,有超过八成的项目会成功过会。如果不考虑主动撤回的情况,今年的通过率则是100%。从项目周期来看,24个项目的平均收购周期约1年。”程娟表示。

当前,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持续走热,部分券商亦“求贤若渴”。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包括广发证券、爱建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社招信息,招揽并购重组岗承做人才,也有券商子公司发布“并购基金合伙人”岗位信息。

部分招聘信息中提到了并购重组相关业务的岗位要求。例如,“十年以上国内外并购交易经验,主导过多个大型并购项目”、“主导并购基金募资、匹配券商投行资源与产业需求”、“熟悉并购重组流程,熟练掌握财务、法律尽职调查记忆项目建议书写专业技能”。

安永战略交易咨询合伙人陈播耘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印证了这一现象:“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项目数量增加,导致了今年以来战略和并购交易部门资源和产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谈到券商加强并购重组团队建设的原因,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股权IPO业务之前扩张导致人员过剩,之前裁撤了一部分;目前,现有的投行人员数量面对庞大的并购重组业务体量和业务机遇,肯定还是撑不起来的。利好政策导向下,现在各个券商的战略规划中,并购重组是业务重心之一。”

“今年审核类的、许可类的并购重组项目较往年增加了1-2倍,相对应的肯定需要至少一倍或两倍的人数。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原有的股权承做、IPO方面的人员更加关注并购,大家更加努力去做并购。”另有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

保代程娟观察到,今年以来,在各类行业交流群中,各类并购交易撮合需求信息都比往年变多了。



“以前肯定没这么多,是去年到今年火热起来的。”她表示,“不过,并购重组业务有难度,投行忙没忙起来,得另外再论。”

程娟认为,并购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投行的挑战也更大。这类业务,专业的并购重组撮合机构会做,律所也会顺带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机构,甚或是市场上大量的一个人、两个人的FA(专业的并购重组撮合机构),大家可以做并购市场很热,但并购领域竞争同样激烈,是大家共同导致的

从行业现状来看,财务顾问作为券商投行板块内的细分业务条线之一,与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相比,对总营收的贡献度偏低。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披露的证券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经营数据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50家证券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2.01亿元

谈到未来的投行布局并购重组业务的行业趋势,有受访投行人士及FA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均表示,与并购基金的协同,是未来投行的并购重组相关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投行要带并购基金去做并购。不同于少数股权投资,并购基金是以兼并收购作为投资策略。收购完成后,一般会帮助企业实施战略调整、管理层改善、资源导入或上下游收购等操作,这件事不光需要券商,往往还需要整个集团的协同。另外,券商自己也有资金,怎么通过并购重组进行投资布局,这或许才是投行做并购的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