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画家苏汉臣的名作《秋庭婴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描绘了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玩推枣磨的游戏。画中的两张小圆凳则是宋代流行的镶嵌细密螺钿的漆器家具。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绢本设色,长197.8厘米、宽10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艺术史上,生漆是特点鲜明而且影响巨大的装饰材料。经过匠人之手髹饰制作的漆器历来为人喜爱,其中的佼佼者“浙漆”更是深受追捧。早在原始时代,浙江东北部的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就诞生了漆器文化。一只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让中国漆器文化能追溯到7000年前。
日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振纪的新书《漆祖之光:浙江漆艺史话》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历史演进为脉络,通过“河姆渡漆碗”“良渚漆木觚”“印山越王陵漆器”“汉代彩绘漆器”“唐宋嵌螺钿及描金器”“元代雕漆”“清代金漆工艺”等一系列标志性器物,揭示浙江漆艺在技术、审美与文化功能上的持续演变与独特成就。作者对现存重要漆器遗存的状态与价值进行了全面梳理。
《漆祖之光:浙江漆艺史话》 何振纪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北宋 檀木堆漆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
2019年,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墓葬中除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在漆礼器方面也有了突破。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的十多个遗址中发掘出了近百件漆器遗物。在反山和瑶山两处遗址都发现了嵌玉石漆杯。这些漆杯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镶嵌玉石的漆器遗存,成为良渚文化的代表漆器之一。此外,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多件髹漆石钺,证明了漆器作为重要礼器的身份。
五代,飞英塔出土镶嵌螺钿经函,1986年湖州飞英塔出土,为后周广顺元年(951)吴越国顺德王太后吴汉月舍入天台山广福金文院经函
作者在书中介绍,各地漆器的流通与传播,使得浙江的漆器生产在宋代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款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达程度。而此时出自浙江的漆器早已名声日盛,不但可以从现今所见的诸多宋代漆器文物中十分直观地看到,而且相关的文献描述当中甚至将之列为“天下第一”。
宋元时代,剔犀漆盘,高1.5厘米、宽11.1厘米、长22.4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南宋时代,凤凰花纹剔红长箱,高9.5厘米、长19.7厘米、宽12.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何振纪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来,国内的考古发掘当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宋代漆器文物,纵观这些出土漆器文物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带着杭州、温州款名的器物流传至外地,可以得知浙江漆器的出产及其传播在当时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浙漆”的盛名还不仅是源自宋元时期浙江漆器的巨大影响,20 世纪后期有关浙江漆器的早期考古发现亦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正是浙江众多史前漆器遗存的发掘与研究。
南宋,剔犀牡丹纹镜奁,长26厘米,直径15.5厘米,厚3.2厘米,2002年绍兴东湖某砖厂出土。镜奁脱胎,剔犀,有柄。褐底,黑面。红,黄和黑三色更迭,通体饰牡丹纹。内置执柄铜镜一面,饰凸线双凤纹。镜奁子母口相合,一面奁体全部破损,仅剩下圆形子口一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