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环球影城迎来首个中国网文IP:《道诡异仙》的文化出海新实验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09-26 2 0

“太刺激了!Scary!”



在新加坡环球影城万圣节惊魂夜13的试运营现场,一位外国游客刚从《道诡异仙》探险屋出来,脸色紧张却难掩兴奋。阅文工作人员正守在出口,仔细观察着首批游客的反应:“有人是跑着跳着逃出来的,也有人一出场就激动地对我们竖大拇指。”就连环球影城的工作人员也主动走过来说:“你们的风格很不一样。”

与此同时,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中国社交平台上,关于“坐忘道”海外首秀的讨论正悄然升温。“李火旺真的‘疯’到国外去了!”“这次真不是‘坐忘道’。”

短短几分钟的实景体验,串联起一场跨越地域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次IP合作,更像是一次将东方奇幻“打包”进全球顶级主题乐园的文化实验。作为新加坡环球影城引入的首个中国网文IP,这也是中国网文首次以实景项目形式进入国际主流主题乐园。

当海外游客跟随队伍,踏入那座悬挂红灯笼、弥漫着诡异雾气的东方庭院时,他们即将进入的,是一个源自中国网络文学的暗黑幻想世界。而这背后,是一场历时百日的跨国协作,也是中国文化“沉浸式出海”的一次破冰尝试。

01|破冰时刻:为什么是《道诡异仙》?​

当得知《道诡异仙》将被新加坡环球影城打造成实体探险屋时,作者“狐尾的笔”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与感慨。“我觉得是我运气好!完全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9月14日,刚结束东南亚三国文学论坛的他,走进了还未开放的探险屋现场。面对从书页中“生长”出来的实体场景,他忍不住感叹:“居然弄得这么大。有种很奇妙的感觉,笔中的世界突然一下成为现实了。”惊喜之余,他也生出一丝好奇:海外游客,会如何理解这个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世界?

对新加坡环球影城而言,这同样是一次大胆的“破冰”之举。此前,万圣节惊魂夜的舞台长期由奈飞旗下《怪奇物语》《僵尸校园》等西方知名IP主导,引入中国网文IP尚属首次。

作为2023年网文破圈之作,《道诡异仙》拥有超1138万书粉,不仅是起点读书当年首部连载期间即突破10万均订的作品,获得年度最具影响力奖项,更凭借“坐忘道”等热梗引发二创热潮,被认为是颠覆传统套路的“奇书”。改编动画《火旺》及真人影视剧均已在开发中,备受瞩目。

数据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双方特质的高度契合。《道诡异仙》的东方文化内核极为突出,且自带一种“虚实交织”的神秘感。新加坡环球影城所在的一站式度假区圣淘沙名胜世界,常年与全球知名IP合作共创体验。在圣淘沙名胜世界看来,“《道诡异仙》融合了东方奇幻、恐怖与心理悬疑元素,世界观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非常适合转化为惊魂夜的实体体验。”与西方直接、血腥的恐怖风格相比,“中式恐怖更擅长以隐晦、心理层面的压迫感制造恐惧,这形成了宝贵的互补。”

网络文学在海外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也加速了这一决策。“中国网文IP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尤其是年轻群体中对东方奇幻故事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我们注意到阅文作品在东南亚市场也具有广泛影响力,这与我们吸引多元文化客群的定位高度契合。”

“狐尾的笔”在东南亚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种潜力。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论坛现场,他遇到了专程赶来的海外粉丝,甚至有学生告诉他,自己也萌生了创作网文的念头。“国外除了华裔网文读者,纯外语群体也很大。他们对纯正的东方仙侠元素非常感兴趣,喜欢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内容。”

这种对“原汁原味”的追求,而非对“本土化改造”的期待,成为了合作的重要基础。

对阅文项目团队来说,兴奋之余,没有先例可循,开创性的合作也意味新的考验:如何在一座世界级乐园里,从零构建一个纯正的东方幻想世界,并确保它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所理解和接纳。

02|百日攻坚:从东方奇幻到世界乐园​

跨国执行,是《道诡异仙》探险屋落地最棘手的一关。

从内容策划到正式运营,总计约一百天。这意味着一场紧密协作、不容有失的跨国工程就此启动。阅文与环球影城的分工明确:阅文团队主要负责IP还原度与全程落地,环球影城则严格把控安全标准、游客体验及本地合规性。每一版设计方案,都要经过环球影城团队的多轮审核。

“平面图改了30多版,故事线更新了20多次,几乎是按‘天’为单位更新迭代。”阅文集团新加坡区域负责人Lawrence回忆。细节在磨合中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场景布局,逐步细化到每个房间的道具、机关、音效,乃至灭火器和监控的精确点位。

内容策划阶段,首要问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出原著的精髓。团队恨不能将书中二十多处适合探险屋的名场面全部搬进来。但受限于场地与时间,不得不做出取舍。最终,炼丹房、鬼戏台、医院诊室等核心场景被保留,并通过动线设计确保游客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连贯的沉浸体验。

为最大限度降低跨国搭建的风险,阅文决定在国内进行全尺寸预搭建。在成都,一个500平米的厂房被1:1地复刻成环球影城的场地现场。所有道具、隔墙、机关、灯光特效在国内组装测试无误后,再一块块拆解装箱,装上货轮奔赴新加坡。

物料清单长达500多项。为了让观众一脚踏进探险屋就能感受到原著的氛围,团队费了很多心思追求细节和质感。他们特意去旧货市场,淘了一张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民国中式旧床,还原真实的年代感与中式氛围。放进鬼戏台场景时,大家都感觉“对了”。

这个环节,甚至意外承载了“中国制造出海”的故事。在施工中,团队使用了国内最新型的A级阻燃防火墙。因其轻便稳固、安全达标,在安全检查时就引起了环球影城工作人员的关注。“这种材料我们之前都没见过。”

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货轮在海上遇到台风,加上航线拥堵,物料足足晚了十天才抵达。那十天里,团队有人每天一醒来就盯着货运网站看船只轨迹,看到小箭头继续移动才放下心来。现场搭建时间被严重压缩至一周。团队依靠国内预演打下的基础,硬是在一周内完成了95%的搭建进度。

跨文化适配,既要忠于原著精神,也要兼顾游客体验。团队曾设想让NPC表演经典台词,如李火旺的“妈,我分不清啊”,认为这是理解主角精神世界的关键。但考虑到现场音效嘈杂、听不清,且多数国际游客存在语言障碍。团队很快调整了思路:用音效替代,配合NPC肢体表演,再在墙上展示中英文台词,降低理解门槛去打造氛围。

最先感受跨文化魅力的是环球影城的高层。在短短两周的搭建期里,探险屋要经历超过十次不同类别的安全检查。其中最让人紧张的,是严格的UDX安全审查。按惯例,同等面积的探险屋往往要耗时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而《道诡异仙》仅用了二十分钟便顺利过关。团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环球影城的反馈则来得更为直接。在一些机关启动的瞬间,不止一位总部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对项目组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过关,更像是一场高规格的试演:全球最挑剔的娱乐业专家,第一次在现场为一个中国网文IP的想象力点头。

让他们惊艳的,是这些充满“东方机关术”意味的设计。不同于传统探险屋大多依赖NPC的突然惊吓,这里的机关与角色、场景紧密绑定。比如在丹阳子的炼丹房里,炼丹炉可以开合、升降、喷烟,墙上的道具随气动装置而摆动。在鬼戏台,触碰桌面按钮后,整张桌子会随之颤抖,让人本能后退。

环球影城团队的专业性也给Lawrence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从美国环球影城总部直飞而来的技术人员,尽管是首次到现场,却能精准地根据图纸指出机关点位,甚至记得不同版本设计中的调整细节,“这表明他们对方案做了极其深入的功课。”

最终,这座凝聚了双方心血的探险屋,配置了25个角色、50名NPC演员,成为今年新加坡环球影城万圣节活动中NPC数量最多的探险屋项目。

03|Daoyou:尖叫背后的文化共鸣​​

当《道诡异仙》探险屋正式开放,首批游客的真实反应,让项目团队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我被吓到整个人坐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一位游客在出口处心有余悸地说道,“NPC和道具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完全分不清哪个会动、哪个不会动。”不少人在结束后仍兴奋地讨论着麻将、炼丹炉、鬼新娘、镜子等印象深刻的场景,连连感叹“太好玩了,真的很精彩”。

除了直接的惊吓体验,更多游客开始留意场景中的文化细节,有人直接将其形容为“Chinese horror”,也有人评价“场景很有中国民俗风格,第一次接触这种”。一些原本不熟悉原著的游客,在体验后主动向工作人员打听:“哪里可以看到《道诡异仙》?”

这样的反馈,正是阅文团队所期待的。“探险屋体验时间有限,游客很难细致品味每个细节,但我们希望通过几个关键场景和角色,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Lawrence表示。在进入探险屋前,游客会在排队区看到故事背景的介绍。“如果他们在体验之后,还能记住一些场景,进而好奇‘原著里还有什么’,那就是项目最大的成功。”

对环球影城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东方想象力试水;对阅文来说,则是网文出海模式的重要升级——从单纯的作品出海,走向线上内容与线下实景体验的深度融合。

中国IP,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生根。

在“狐尾的笔”看来,海外读者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心。“比如‘拂尘’、‘道友’这些概念,英文里完全没有对应词汇,他们就直接音译成Fuchen、Daoyou。有时候遇到cosplay活动,外国粉丝还会学着抱拳称呼‘Daoyou’。”

这种对原汁原味文化的喜爱,让他很有信心。“海外读者要的就是这种‘不一样’的体验。如果一个好故事在国内能火的话,放到国外也能火。”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跨文化传播中,一些“钩子”和情感竟然能够精准共通。“狐尾的笔”在与海外读者交流时惊讶地发现,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恰恰是那个让无数中国读者为之揪心的经典场面。“他们基本都会提到第94章,李火旺的那句“妈,我分不清啊’,说那一段写得特别好。”这再次证明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

《道诡异仙》的探险屋终将落幕,但它推开的那扇门不会再关上。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院线的亮相、《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卖相比,《道诡异仙》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另一种路径:从线上内容走向线下体验,让海外观众能够真切地“触摸”到中国故事的想象力。

这种趋势正在加速显现。今年暑期,《全职高手》和瑞士国家旅游局展开“IP+文旅”合作,在瑞士各大知名景点落地主题文旅路线,让海外粉丝实现了真正的“巡礼式”体验。中国IP正在突破屏幕和书页,向沉浸式娱乐、文旅消费等更立体的场景延展。

未来,当海外游客因为一个中国IP而走进主题乐园、入住主题酒店、甚至安排一次“打卡巡礼之旅”时,“文化出海”将不再停留于阅读量或票房数字,而是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收藏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国故事的全球化传播,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