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中美“可能要四五年”,俄罗斯发展AI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22 3 0

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未来主义公园内,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近日同时“闪现”,中国研发的机器人也活跃其中,向围观的人群招手互动。

这是9月17日至18日在俄举行的第三届“云城市”——金砖国家未来国际论坛的一部分。围绕数字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AI),参与者展开了激烈讨论。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全球南方国家,包括俄罗斯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许多专家和企业家,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激流,危机感与期待交织。

9月18日,论坛会场外,俄罗斯学生正在与机器人互动。 本文图片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陈沁涵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掌握了大量云资本:美国和中国。”希腊前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17日在论坛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美国,云资本由极少数私人掌握,这种巨大权力缺乏制衡。

瓦鲁法基斯认为,在互联网、AI等新技术推动下, 生产关系产生变化,算法统治下的资本主义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资本,并使人们最终效力于掌控机器的资本家。在中美掌握大量云资本的背景下,金砖国家组织至关重要,它把这些国家聚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借鉴中国的经验,去遏制来自西方的新帝国主义。

针对瓦鲁法基斯提出的“云资本”,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奥赞在论坛发言时指出,“我们都是利益相关者”,数字生态系统不仅存在于中美两国,也存在于俄罗斯,但是数字数据被集中在少数公司和平台手中,这种高度集中化可能超出了监管和控制范围,应当重视数据保护。

作为论坛主办地的俄罗斯,正在加快推进科技发展战略。2024年,俄总统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向高科技产品的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转型,包括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机器人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新材料和化合物、大数据、机器学习和AI技术等。今年1月,普京指示政府和俄联邦储蓄银行确保与中国在AI领域开展合作。

在科技战略之下,该国企业家、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在AI和机器人领域发力,多名产业相关者告诉澎湃新闻,AI和机器人技术在俄罗斯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人们都在谈论这些话题,也感受到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不过,人才短缺、制裁限制等因素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最大挑战之一是GPU供应

“希望孩子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在这里,生物技术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和饥饿,人工智能让人们摆脱日常琐事,从而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创造。要走进这样的社会,孩子们从现在就必须学会区分人类与机器,学会对信息保持批判态度,保持情感上的敏锐,并具备与技术和谐共处的能力。”俄罗斯创新型职业技术学校Skolca的IT/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德米特里列兹尼科夫在论坛上说道。

德米特里列兹尼科夫(右三)9月18日在论坛上发言。

列兹尼科夫告诉澎湃新闻,他多年前在俄罗斯创立了IT企业,曾为俄政府开发分析工具,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时,他将企业出售,花了3年时间在世界各地走访,试图寻找新的创业灵感,直到被邀请加入Skolca学校,他回到了俄罗斯,“我决定从这里起步,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从企业家转型成为老师,列兹尼科夫对AI产业的关注视野更加宽阔,他发现,俄罗斯年轻一代极富创造力。就在受访的两小时前,他给七年级(约14岁)的学生上了一节课,同学们独立完成了一个数学模型,能够预测任何一个人如果身处“泰坦尼克号”是否会幸存。模型基于当时幸存者的数据集合,准确率大约是90%。“他们长大后有望创造出更复杂的模型,比如大语言模型。”

列兹尼科夫称,学校和一些企业所做的AI项目主要基于开源产品,他希望借助这些开源技术缩短差距并训练出俄罗斯自己的模型。当被问及追赶中美还有多久时,他回答:“由于起步较晚,就面向消费者的通用模型而言,可能需要4到5年。”

目前俄罗斯主要有两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分别是俄互联网巨头Yandex开发YandexGPT,以及俄商业银行Sber开发的GigaChat。据福布斯报道,Yandex于今年8月向企业开放了全新生成式模型YandexGPT 5.1 Pro。该公司介绍称,与OpenAI的GPT-4.1相比,它在56%的情况下表现更佳,“良好回答率”从60%提升至71%,虚构或错误回答的比例下降至16%。新模型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并能坦率地承认。

列兹尼科夫坦言,俄罗斯AI大模型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图形处理器(GPU)供应。“由于制裁的限制,现在俄罗斯很难找到足够的GPU算力来训练模型。”俄罗斯也拥有一些超级计算机,例如国立莫斯科大学的Lomonosov超级计算机(以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命名),以目前的算力还能训练模型,他希望这种算力能支撑未来几年。

令列兹尼科夫感到欣慰的是,去年他送走的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选择继续在俄罗斯读大学,希望在当地创业,而非出国寻找机会。因为现在俄罗斯很多官方机构致力于帮助AI企业找到市场,或者免费提供数据集来训练模型。

机器人企业追赶人才差距

在论坛会场内,宇树科技的四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处活动,主动与参会者互动,吸引众人驻足。亚瑟扎尔基在一旁注视,他是俄罗斯机器人公司Robots Inc的首席执行官。

扎尔基对澎湃新闻说,他最近在中国走访了32家科技企业,了解到有中国公司提出目标——2030年让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令他印象深刻,“俄罗斯机器人企业暂时还比较落后,第一个困难就是人才问题”,他认为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原因。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人才大量流失。俄罗斯科学与统计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开始,很多年轻的博士、副博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纷纷出国,他们所学的往往是高科技学科,比如数学、信息技术、病毒学等。

在扎尔基看来,很多俄罗斯人的观点需要改变,应当意识到工程师这个职业将会变得非常重要。过去5年里,已经有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工程类专业。“在此之前存在非常严重的科技人才断层,现在要尽快缩小这个差距,以便追上中国。”

他在中国考察时发现,很多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毕业于美国高校,甚至还有外籍员工,他们梦想在中国工作,因为可以有机会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可以吸引到全球更多人才,相比之下,俄罗斯很多科技企业事实上实力并不弱,但往往不善于展示成果,害怕犯错被批评,这是在心态上的阻碍之一。

Robots Inc已经成立11年,正在和一些中国公司洽谈,希望成为其独家经销商。扎尔基说,希望可以给中国的机器人进行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定制化配置。

俄罗斯政府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本土机器人产量和工业机器人部署的密度。俄联邦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安东阿里汉诺夫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对俄媒表示,俄罗斯计划2030年前交付8万多台新型工业机器人,并实现制造业每万名员工配备145台工业机器人的机器人密度。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此前表示,俄罗斯企业的机器人数量需在6年内增加四倍。

当下,俄罗斯机器人产业重点偏重工业领域,但在莫斯科已经能看到机器人咖啡师自动售货,还有送餐机器人在街道配送外卖。扎尔基预测,大约需要5年时间让机器人大范围应用于一些日常具体任务,比如在工厂、前台、餐厅都配备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莫斯科扎里亚季耶公园内的机器人咖啡师自动售货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