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大企业频频深陷舆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在舆情发展初期即深度介入,非但没有力挽狂澜,反而让企业陷得更深了。
何以至此?
企业做大了之后,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或其创始人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自然会“自信心爆棚”,敬畏感自然就缺乏了。这时,舆情风险已然逼近。
第一,缺乏对消费者的敬畏。
这几年,“教育消费者”似乎成了一种风潮。
消费者不是不能“教育”,但你“教育”的资格要来自于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肯定不来自于价高质次。
西贝预制菜事件,西贝口碑的崩塌并非在事件顿起时,而在于儿童餐的食材被曝光的那一刻。儿童餐是西贝的“战略重心”,带孩子吃儿童餐的父母自以为和西贝之间订立了一项不成文的“契约”:家长接受儿童餐高价格,西贝应该提供优质食材。
“梦醒”之后,一切都是虚妄:儿童餐的食材也是冷冻的预制菜。有这个钱,还不如自己买新鲜食材给孩子做呢。
当企业创始人说出“生意可以不做,但是非必须说清楚”的时候,支撑他信心的肯定是产品的品质,而非嘴硬。
西贝如此,始祖鸟亦然。
第二,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敬畏。
最有想象力的艺术家都很难想象把烟火绽放在喜马拉雅山脉。
但是蔡国强和运动品牌始祖鸟就跑去做了。这一次的“惊天之举”也让始祖鸟这一品牌进入了全国民众的视野,只不过是以被质疑的角色。
舆论的怒火已经迁延到了始祖鸟的母公司安踏。有自媒体以《始祖鸟“炸山”,炸出了安踏暴力增长的本来面目》为题,直接点出了此次引发众怒的“炸山”事件可能的后果:“尽管始祖鸟紧急致歉,母公司安踏也保持缄默,但市场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远比声明来得迅猛。这场烟花秀,不仅烧掉了始祖鸟多年苦心经营的‘敬畏自然’人设,更可能炸飞了其背后安踏集团的‘暴力增长’野心。”
“敬畏自然”本质上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一次“惊天之举”必然经历了公司内外的层层审批和研判,但最终得以实施。但凡有一个环节上足了“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根弦,可能也就制止了这种行为。
有关此次“炸山”事件的怒火还在延烧,安踏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缺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
西贝预制菜事件的争论中,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在事件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自媒体人、连锁餐饮企业家、知名企业家“无条件”力挺西贝。
他们力挺的依据是啥?是对西贝食材的信心、对贾老板人品的信心、对高额营销费用的回报还是“大家都如此”的同病相怜?
这些并非基于事实而是基于立场的力挺本质上都是缺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
企业家常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企业家也常说,过段时间,不又乖乖回来了吗?
现在全国网民经由移动互联技术形成了一个时间上高度同步的舆论场,一个事件一经发酵可能就会演变为全国性舆情事件,其影响已非旧有经验可以比拟。近年来的涉企舆情事件频繁证实:互联网不但有记忆,还有持续的力量。
无视消费者、无视企业社会责任、无视社会舆论,消费者可能就决定“放弃”这个企业了。
企业大了,更应常怀敬畏之心。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