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首设创投路演:年轻AI创业者正聚焦垂直场景

亿通速配 万生配资 2025-09-13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今年的外滩大会期间,一条年轻人追着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加微信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传开。一位小跑向前的年轻创业者对着镜头说,“他是新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

追捧背后,是AI点燃的创业热情。无论是大厂、投资机构还是跃跃欲试的创业者,都不愿错过这番浪潮。9月12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首次设立的“创投Meetup”活动在上海举行。参与这场活动的包括蚂蚁集团战略投资部、明势资本、金沙江创投、云启资本等8家机构,来自AIGC、具身智能、智能硬件、芯片及设备四大赛道的早期创业团队现场接受了来自投资人的“拷问”。

而在多轮对谈中,来自投资人的普遍共识是,当前,资本侧更关注创业团队的技术落地能力、商业模式清晰度及团队综合素养,而非单纯的概念创新;与此同时,AI创业已经进入更落地、更务实的发展阶段,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必须将前沿技术与真实场景深度融合,还具备清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从大模型爆发到如今“百花齐放”,在当下的创业环境中,走向“垂直场景”成为趋势之一。

例如,此次参与路演的32支队伍中,“是石科技”专注高性能计算;“柳叶刀机器人”攻坚手术赛道医疗机器人,“光粒科技”则致力于运动领域AR眼镜开发及服务。在AR眼镜持续吸引热度之时,“光粒科技”切中的是运动场景,公司的目标是想让智能眼镜成为人类的“新器官”,解决游泳、骑行时的实时数据交互痛点。而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也对这款量产产品的渠道分布、起量速度、国内外市场情况、售价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追问。

图片来源:外滩大会官方

王啸在现场指出,很欣喜地看到有非常多AI创业者聚焦垂直场景,在垂直场景的小众细分领域找到了机会,然后逐步拓展成为了主流场景。他表示,“因为只有明确了场景,才能明确用户和数据,进而形成数据闭环和增长飞轮。”王啸还提到,人工智能的能力是有边界的,因此建议现在的创业者要跟人工智能的能力拓展节奏保持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大部分路演项目的团队组成都十分年轻。某种程度上,这是AI行业独有的状态。一位AI创业公司高管曾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公司在招聘时确实会考虑年龄问题,甚至某些岗位“只考虑30岁以下”的人,原因就是因为AI领域需要最新的技术思路和能力。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周雨桐抱有类似的看法,也同样认可“老人”的价值。她认为,现在有非常多优秀年轻的创业者,具备AI Native的思维很懂市场需求,而一些踩过坑的成熟的连续创业者也有自己的优势,她期待看到更多“兼具执行力与国际化视野”的创业者。

“年轻创业者对世界的理解不一样,他们离消费者更近,对世界的理解是独特的,这些差异会催生新的想法,并带来必然的变化。”王啸则提到,如今投资经理也需要年轻化,要得跟得上这些年轻创业者的步伐。“我们得打开思路,摆脱经验主义,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也要对世界保持敬畏和好奇,别盲目自大。”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纪纲总结认为,今年是AI产业大年,明显感觉到创业者数量和素质有显著提升,“这一代的创业者成长于数字时代,年轻充满热情,同时技术的浓度也明显提高,这是很宝贵的部分。”

除了对于创业公司的关注,反过来看,蚂蚁之所以要在外滩大会发起这样的创投活动,也透露出大厂的决心。纪纲表示,在外滩大会上首次设立“创投Meetup”,也是希望为硬科技早期项目提供直联顶级投资机构的窗口,助力上海科创活力和生态发展。



蚂蚁集团在2023年就提出了“AI First”战略。近两年,蚂蚁自身的布局不仅发生在内部,也体现在对外的频繁投资上。

截至目前,蚂蚁集团在AI领域已经投资多家公司,包括大模型公司智谱AI、月之暗面、AI视频生成赛道的爱诗科技、生数科技及AI芯片公司墨芯、秘塔等。此外,蚂蚁已经成立了旗下具身智能业务公司蚂蚁灵波科技,6月还曾入股具身智能公司灵心巧手。

灵波R1机器人厨师。图片来源:蚂蚁集团

不过,一位AI领域的投资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在投资层面,大厂的动力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AI的机会,同时在资源层面能给创业公司协助。但目前大厂对于创业公司的投资选择颇有“撒网”的意思,还未能总结出细分的偏好和趋势。

可以确定的是,AI行业的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大厂和创投机构的神经,而与此同时,创业者对于投资方的需求也越来越明确,选择变得更加“双向”。

在路演活动中,出生于1994年的清华在读博士、“是石科技”联合创始人毛运航是AIGC赛道的项目团队,他向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分享称,该创业项目的技术突破是通过超算与智算融合,将航空发动机模拟仿真时间从“年”级压缩至“天”级。而在这次路演中,“是石科技”的诉求就是希望借这次Meetup对接算力产业资源与资本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