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多维度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期待更多国际组织落户上海”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09-08 4 0

“上海在金融领域承担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使命。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央地密切合作,尤其需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如是说道。

她指出,总体看,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多个维度。一是提升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二是推动金融创新,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三是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国际组织在上海落户。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上海的总体营商环境。

就金融基础设施来看,上海聚集了全国性股票、债券、外汇、黄金、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健全。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支持上海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发展自贸离岸债,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丰富金融衍生产品。”张雪春谈道,上海试点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创立并拓展了碳市场,央行支持上海创新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据她介绍,上海还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跨境股权投资、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等多项试点,创新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和“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成功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十余项创新业务,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加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根据总行授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承担着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工作。近年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持境外机构以法人身份入市,会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立境外机构一站式开户平台,进一步提高境外机构入市便利性。

据他透露,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上线,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834家境外机构通过“北向通”入市;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上线以来,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截至7月末,已有11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余额3.93万亿元。此外,根据总行授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自2010年起向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代理投资服务,近年来代理服务品种不断丰富,业务模式更趋多样,交易结算规模稳步增加。

在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张雪春说:“我们积极引入境外金融机构,支持境内机构发行离岸债,不断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CIPS)。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上海区域中心开业;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国际组织落户上海。在提升上海的总体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做了大量工作,人民银行也从宏观审慎和科技层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她还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相关政策落实,持续加大金融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推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统筹开放与安全,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