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为何仍未扭亏?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08-30 2 0
   

  机场和货运公司日子更好过。

  截至今天,A股所有上市航空公司均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民营上市航司均获得了盈利,而国有三大航依然没能扭亏。

  记者梳理各家航司的财报发现,四家民营上市航司(601021.SH),(603885.SH),(601221.SH)和(002928.SZ)在上半年都获得了盈利,其中净利润最高的是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11.69亿元的净利润也令春秋航空成为上半年内地最赚钱的上市航司。

  客运航司业绩冰火两重天

  事实上在2023年和2024年,春秋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内地赚钱的航空公司,2023年净利润22.57亿元,2024年净利润22.73亿元,连续两年创公司开航以来新高。

  相比之下,国有三大航(601111.SH),(600115.SH),(600029.SH)依然未能扭亏,上半年分别亏损18.06亿元,14.41亿元以及15.33亿元。

  航司之间的业绩差异,与国际航线的恢复慢于预期,以及国内市场的持续内卷有关。今年上半年,民航国际客运航班同比2024年增长24.9%,同比2019年下降12%,意味着国际航班量依然未能满血恢复到疫情前。

  在国内航司中,三大航的国际航线占比最多,受国际市场恢复缓慢的影响也就更大,相比之下,国际航线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周边国家地区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民营航司,受到的影响就相对小些,而且春秋没有宽体机,将运力调整到更优势航线也有更多灵活性,并且调整速度也很快。

  春秋航空在半年报中就提到,日本航线是公司国际市场长期以来盈利的重要支柱之一,公司上半年在日本航线的运力投放同比增长超116.8%,较2019年同期增长77.7%,国际市场航网结构的改善,对收益表现起到积极作用。

  而对于欧美洲际航线无法满血恢复的航司,则会将原本要执飞国际远程航线的宽体机调回到国内市场“内卷”,也就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票价水平。

  从几家上市航司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代表票价水平的客公里收益数据均同比下滑,三大航的国内航线收入也都同比下滑,即使是有低票价优势的春秋航空,国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也同比下降4.8%。

  收益下滑之下,成本控制能力就成了维持业绩的关键,在这方面,以春秋为代表的民营航司们,相较国有航司就有更多优势。

  机场和货运公司日子更好过

  相比之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依靠飞机起降等收费的机场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更好些。

  根据记者的统计,上半年7家机场上市公司中,有五家获得了盈利,只有港股上市的美兰空港和首都机场仍在亏损,其中首都机场自2020年开始已经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超百亿。

  这与北京大兴机场2019年的投运不无关系。由于同样定位国际枢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对首都机场的分流立竿见影。2019年前,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一直排名全国第一,但在大兴机场投运第二年,叠加疫情影响,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开始跳水,到疫情后的2023年,旅客吞吐量仍比2019年时少一半。

  如今,首都机场在旅客吞吐量排名上已经被上海和广州赶超,今年上半年,也双双获得了盈利,净利润排在机场上市公司的前两位,并且分别同比增长28.14%和71.32%。而净利润涨幅最高的是,同比增长79.13%。

  同样收获盈利增长的还有货运物流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001391.SZ)和(601156.SH)分别赚了12.4亿和12.89亿,同比增长分别为86.15%和0.9%。此外,南航旗下的南航物流上半年净利润更是达到16.01亿,成为南航业绩的重要贡献者。

  目前,全球航空货运需求整体仍呈增长态势,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统计,上半年全球货运吨公里(CTK)同比增长2.8%,其中亚太地区货运需求增长显著,同比增长8.4%。而在空运出口方面,上半年中国空运出口总货量267.0万吨,同比增长11.6%,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和货邮周转量分别为203.7万吨、151.6亿 吨公里,达到近10年来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3.4%和20.9%。 这些都利好用全货机飞洲际货运航线的货运物流公司。

  不过,上半年美国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小额包裹豁免政策取消也在影响着空运承运人。从上半年的出口货物增速来看,中国出口至欧洲、亚太、其他市场呈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5.4%、12.2%、22.2%,中国出口至北美市场则出现负增长,降幅为8.2%,这种趋势或将在下半年延续。

  不久前,国际航协就将2025年全年的货邮运输量展望,由2024年底预测的7,250万吨,下调至6,900万吨,增幅由此前的5.8%下调至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