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最高检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全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推进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四大检察协同发力。2023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34.5万件。
张雪樵介绍,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依法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023年以来,受理审查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6万件4.6万人,受理审查起诉10.7万件19.1万人。强化民事检察监督,受理审查涉生态环境资源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000余件。扎实开展行政检察监督,办理涉环境资源行政裁判监督案件799件、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案件1.1万件、行刑反向衔接案件2.8万件。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14.1万件、民事公益诉讼2.8万件,提起诉讼13911件。
张雪樵会上还介绍,检察机关切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3年以来共提起公诉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案件3193件5734人,非法狩猎犯罪案件8167件12937人,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案件2275件3518人。同时,加大对非法猎捕采集野生动植物、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的监督力度,今年6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鸟类野生动物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野生鸟类栖息地、候鸟迁飞通道及河流、湖泊、湿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
此外,检察机关还助力矿产资源保护,2023年至今年7月,共受理审查起诉非法采矿罪10030件26958人。坚决守护农用地保护红线,从严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联合农业农村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深化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的督促整治,守护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