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孟 珂
商业航天领域动作不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行业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商业航天企业抢抓商业航天加速发展战略机遇,近一个月3家商业航天民企启动IPO。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业航天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是产业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一方面,IPO能为其注入巨额权益资本,满足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人才吸引对资金的长期渴求,突破发展瓶颈;另一方面,上市过程本身要求企业规范治理、提升透明度,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其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拥抱资本市场
当前,商业航天企业正积极迈向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江苏屹信股份有限公司8月1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
事实上,商业航天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与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紧密相关。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业航天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仅依靠前期融资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研发和扩张。IPO能够解决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上市过程对企业规范治理和提升透明度的要求,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吸引优秀人才,为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展望未来,刘祥东认为,资本市场还可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支持商业航天行业发展:首先,深化金融产品创新,鼓励设立商业航天主题的产业投资基金、ETF,并探索基于知识产权质押、未来收益权等新型融资工具。其次,完善并购重组机制,简化流程,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市场和产能,优化产业格局。最后,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鼓励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配置商业航天资产,陪伴企业茁壮成长。
行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今年以来,在政策密集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从国家层面看,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商业提供了有力保障。7月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家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完善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
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到,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例如,7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支持企业在粤发展卫星网络、星座建设,鼓励各地市加大对卫星星座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在陈雳看来,尽管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面临核心部件国产化等挑战,但整体将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性领先,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刘祥东分析称,当前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政策驱动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形成了强大合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顶层设计、资源倾斜和制度保障,优化了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爆发形成双轮驱动,可回收火箭、卫星批产、太空制造等技术不断突破,同时催生了遥感数据、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巨大市场潜力。此外,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形成互补协同,全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商业化闭环加速形成,正推动整个产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