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职能。《意见》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仅可有效降低教育成本,还能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免费学前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并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如今明确落地,可谓水到渠成。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义是“免费”,但不是一步到位,也并非一免到底。从《意见》可知,今年秋季学期起先免除学前一年(即幼儿园大班),免除的是保育教育费,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之所以如此,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推进。
据报道,目前我国各地保教费的地区差异较大,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一般按照不同类别实行不同收费标准,因此,各地免除的费用也不一致,全国公办园收费最高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低的不足每人每月200元。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意见》已明确提出,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按照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的原则,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可以确定,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将纵深推进,逐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
还要看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单兵突进。不久前出台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提出“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补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再联系到实施多年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可以清晰看到,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系统性设计。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4方面13条举措,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旨在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如今国家版本的育儿补贴方案落地,又是有力支撑。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不仅是为了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更体现了发展的意义和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发放育儿补贴,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实“投资于人”,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