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谈|“日本人优先”势力崛起,数字民粹或成参院摇摆力量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7-16 4 0

随着2025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一个名为“参政党”的右翼新兴政党迅速崛起,成为政坛不可忽视的新势力。相较于传统政党之间的议席消长,参政党依托社交媒体传播,打出“日本人优先”等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支持者。该党党首神谷宗幣准确把握了青年群体对现行政治的不满与对经济前景的焦虑,以通俗直接的语言激发了年轻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参政党在短短五年内完成了从网络到现实的跃迁。本届选举中,该党已在全部45个选区及全国比例代表区共推出55名候选人,展露出进军全国的野心。

当地时间2025年7月3日,日本东京,神谷宗幣出席该党候选人Saya的竞选活动。视觉中国 资料图

社交媒体助力民粹政党崛起

把时间拉回到疫情肆虐的2020年,面对疫情期间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政权在政策应对和公共信任方面持续危机,以及传统在野党阵营表现出来的孱弱无力。一群由地方精英、地方议员和企业家组成的民间行动者发出这样的呼声:“既然没有值得投票支持的政党,那就从零点开始创建一个新党。”这一自下而上开展的结党行动,在当年3月17日正式登记成为政治团体“参政党”,尝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介入到日本政治中。

面对经济深陷困顿与主流传媒信誉的崩塌,日本年轻选民日益疏远政治。然而,由神谷宗幣在社交媒体平台所发起的“DIY政党”运动,直击日本民众“无党可投”的痛点,倡导由民众自身参与到政治重建工作当中。

参政党具有明显的右翼民粹主义特征,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天皇作为精神象征以复兴国家传统,以“日本人优先”作为核心口号,重点聚焦经济停滞、财富差距、少子化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呼吁回归到昭和时代引以为傲的“中产繁荣”局面,反对全球化给社会带来的撕裂,主张通过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和移民数量来维护社会秩序。

该党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在舆论场中成功设置了“日本人优先”的议程,着重突出安全与家庭等保守价值观念,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政治感到失望的年轻选民。它描绘出一幅“回归真正日本”的自我净化图景,呈现出典型的民粹主义动员逻辑。参政党的出现可视为日本新民粹主义初露锋芒的开端。

参政党和以往那些昙花一现的新党不同,仅用两年便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打破沉寂,成功赢得全国比例代表议席。据当年日本放送协会(NHK)与《日本经济新闻》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该党支持率从不到3%跃升至7%,一度超越部分主流在野党。

不同于传统政党的“精英式话语”,参政党将自我定位为“聆听民众声音”“不属于传统精英”的政党。擅长利用直播、短视频、留言互动等数字手段,营造出参与感与归属感,其传播内容简洁直白、紧贴民众现实焦虑,在对传统政治失望的年轻一代中形成了显著的情感共鸣,打破了“政治与我无关”的刻板印象。

2022年参议院选举期间参政党更是大规模利用YouTube、X、电子杂志和邮件通讯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党内核心成员频繁进行直播并且开展街头演讲、发表政见和政策对谈等活动,通过“线下集会+线上传播”的模式实现政党主张的病毒式扩散。该党以“在你手机里的政党”这一形象融入日本年轻选民的日常生活,这种直接绕过主流媒体并面向社群的沟通方式,让参政党构建起一批忠实的网络支持者群体。

参政党的传播策略并非只看重内容产出数量,更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社群逻辑”优势,利用语音电子杂志邀请学者与政治人物解析政局,通过每周电讯提供政党动态与行动指南,形成“内容+组织”一体化传播生态,打造互动性强且关系紧密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既提升了信息渗透率,也强化了支持者间情感链接与动员能力。

参政党或成关键“摇摆力量”

在长期由自民党主导的日本政坛中,参政党的快速崛起起初被视为一时的边缘现象。然而,随着日本议会结构日益朝着碎片化方向发展,传统左右翼对立格局失衡,新兴小党开始在关键议题与立法博弈中发挥越来越强的杠杆作用。参政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步具备成为“议会摇摆力量”的现实可能性。

根据日本新闻网(JNN)最新的选举情势分析,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此次参议院选举中能否维持“非改选+改选”议席合计超过半数,形势变得不确定。根据预测,自民党原有52席,选后或将降至35~50席;公明党则可能从14席降至8~13席;相较之下,参政党有望从现有1席跃升至7~16席,成为本次选举中最有可能“爆冷”的新兴政党之一。

日本政坛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小党崛起与快速边缘化的循环。但参政党不同于过往以“政策协调”作为目标的小党,它具备强烈的“信仰型政党”色彩,支持群体有着较高忠诚度且议题取向明确,在议会内的立场坚定,这种鲜明的政治属性,使其在碎片化时代更易放大政治存在感。

此次参议院选举尤为关键,因自公联盟目前在众议院已处于“少数执政”状态,参议院选举结果将进一步影响整个政权结构。日本媒体普遍将此次参议院选举视为石破茂内阁的“生死战”。如果参政党、维新会、令和新选组等新兴或非传统政党在比例代表区纷纷实现突破,必将加剧国会的碎片化趋势。届时,尽管自民党可能仍维持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联合公明党后仍难确保稳定多数,不得不面对“多党共治”的新常态。

值得警惕的是,参政党并非被动分食政治红利小党,其主张的政治路线和策略已实质性介入政策议程,该党在经济议题上主张反对日本央行缩表,要求延续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并反对上调消费税,还主张设定“国民负担率上限35%”;在移民、宪法以及教育这些核心议题方面,主张反对外国人参政权,还倡议设立“外国人综合政策厅”,以此加强对土地与外来人口流入的管理;在宪政议题上提出“日本人优先”修宪纲领,要求强化自卫队职能并提高防卫预算。这不仅与主流保守派遥相呼应,甚至更具激进倾向。

日本政治将走向何方?

随着参政党这类小党力量逐渐崛起,预示着日本政治正步入以“协商谈判”为特征的新阶段。这与战后日本政治史上的“1955年体制”与“1996年体制”不同,上述政治体制均未能完全打破既得利益结构与“非正式协商政治”的惯性,如今,无党派选民的持续增长与社交媒体对公共舆论的主导,使得体制内外的权力结构呈现出日益碎片化的趋势。根据《每日新闻》与NHK联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无党派选民在多个关键选区的占比已超过40%,依赖核心票田的传统政党难以再维持既有的政治优势。无党派选民倾向于以“议题偏好”替代“政党归属”,小党的战略灵活性和传播能力愈发凸显。

在2025年6月22日举行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首次参选的参政党一举赢得3个席位,得票率约2.22%,从全国比例代表走向地区基层竞选,实现落地突破,东京选举向全国政治格局释放了明确信号。

鉴于参议院选举采用全国比例与都道府县单一选区并行投票体制,其中东京地区的6个席位尤为关键。如果参政党在本次参议院选举中实现跃进,这种建制外的议会力量,将推动日本政治进入“谈判文化”时代。在从议案谈判再到联盟协商这个过程中,参政党将不再只是政治体系的边缘反对者,而是借助议会规则之力,重塑日本政治未来的参与者。

在日本国会格局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这种以数字传播为依托的新民粹主义崛起,正成为日本政治未来不得不正视的重要课题。碎片化议会格局给“摇摆者”创造空间,当这个摇摆力量是以保守、排外、反体制为核心诉求的政党,其影响的就不只是议案表决的结果,更可能引发日本政治方向的结构性转向。

(王鹏飞,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评论